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丹娘沙丘位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丹娘乡。它遥望皑皑的雪峰,背靠葱茏的青山,面对碧蓝的雅鲁藏布江。季风不仅给这里送来了湿润,也成就了一片沙海。图为丹娘沙丘周边地形及景观图,图为米林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丹娘沙丘所处河段的地貌为(     
A.高原宽谷B.“U”形浅槽谷
C.冲积平原D.河口三角洲
2.丹娘沙丘的规模在冬季扩大,夏季反之。该变化中季节交替对沙源的作用表现为(     
①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裹挟而来的沙石增加
②夏季降水多,上涨河水淹没并冲刷沙丘底部
③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使水中泥沙大量沉积
④冬季降水少,江心洲出露的河沙遇强风吹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丹娘沙丘属于(     
A.喀斯特地貌B.河流地貌C.风沙地貌D.冰川地貌
2022-01-19更新 | 41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2021年12月5日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是“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的运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也称盐碱化。位于华北平原的北丘洼地区,土壤普遍盐渍化。图为土壤盐渍化形成过程示意图。



(1)北丘洼地区春季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结合上图,说明原因。
(2)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会加剧土壤盐渍化程度,其主要原因是灌溉会使____上升,从而促使水中携带的____到达地表。盐碱化导致该地土壤板结严重,肥力下降。
(3)说明土壤盐渍化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北丘洼地区对盐渍土进行综合治理。下图示意两种治理土壤盐渍化的方法。



(4)说出图示方法在治理土壤盐渍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022-01-14更新 | 51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地貌观察是地理野外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某中学地理小组暑假期间赴西藏自治区米林县考察丹娘沙丘地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左为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图右为同学拍摄的丹娘沙丘景观。



(1)由图左可知,丹娘沙丘位于____,图右景观拍摄地点位于图左中____(A或B)。
(2)同学们在考察之后绘制了沙丘剖面图。以下剖面图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____,推测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____
A. B. C.D.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当地的环境特征。丹娘沙丘所在地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3)丹娘沙丘在一年中增长速度有季节差异,说出其增长速度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4)说出丹娘沙丘给附近公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5)概括同学们此次考察过程中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课题组围绕“喀斯特地貌”进行主题探究。

探究1: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差异

同学们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存在明显差异。图a为河北西北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b为广西中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与图a相比,描述图b所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探究2: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机制

同学们在我国两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获取下表数据,并且依据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坐标图(下图c)。


地区广西中部河北西北部
降水时间分布相对均匀集中
年降水量(mm)1500-2000400—600
年平均气温(℃)20—226—8
年溶蚀率(mm/年)0.12—0.30.02—0.3
(2)图a与图b所示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的是____,依据图c和表资料,说明其发育程度高的原因____

探究3: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有同学认为,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人类的生活生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

5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经北京市西南部的永定河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永定河流域自然环境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地势东南高,西北低D.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2.永定河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的具体措施是(     
A.上游植树造林B.中游发展航运C.下游开发水能D.沿河开发矿产
2021-09-1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下图为华北传统民居示意图。



(1)读图和材料,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材料二:下图所示区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当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2)简单说明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3)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4)说明“小老头“”现象对于人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启示。
2021-08-22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下图为华北传统民居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所示区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当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隆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读图和材料,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并简单说明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并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人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启示。

8 . 下图示意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亚寒带针叶林的生长习性和植被特点为(     
A.耐旱,根系较深B.喜阴,树干挺拔
C.喜光,叶片较大D.耐寒,根系较浅
2.影响亚寒带针叶林在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B.水分C.地形D.热量

9 . 下图为南亚地区部分原生红树林分布图,近年来当地的红树林大量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貌是(     
A.河流出山口处的冲积扇B.河流入海口处的三角洲
C.位于河流两岸的河漫滩D.位于内陆干旱区的沙洲
2.红树林发育有呼吸根及可排盐分的腺体,因为其分布地区主要位于(     
A.中纬和高纬度海岸B.海湾及河口潮间带
C.地势起伏大的山区D.河流两岸的盐碱地
3.红树林大量减少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海平面上升B.生物多样性增加C.海洋侵蚀加剧D.台风增加
10 . 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读“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回答问题。

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态环境是(     
A.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