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南平僚东踞智州……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干栏式民居以竹木为主要材料,一般分上、下两层(如图),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如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干栏式民居分层的作用及其原因是(     
A.上层居住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B.上层居住春季融雪,洪涝多发
C.分隔为上、下两层地狭人稠,土地紧张D.下层储物阳光充足,防物品发霉
2.当地干栏式民居为木质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沙漠,当地缺少其他建筑材料B.经济发达,采用名贵木材彰显主人地位
C.气候湿热,木材吸水可降低室外湿度D.就地取材,当地地震多发,起缓冲作用

2 .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华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     
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林B.夏季树叶茂盛,能增加空气湿度
C.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砍伐获取木材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的基本物理性质,许多海洋现象都与这些性质有关。左图是北大西洋及周边海域区域简图,图中箭头示意洋流流向,右图是左图中某处海岸地貌景观。

(1)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海浪、____和洋流三种基本形式,塑造图2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____
(2)从水温高低的角度看,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图示区域①~⑥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____(填代号);图中①、③洋流交汇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试说明寒暖流交汇易形成大型渔场的主要原因____
(3)与大西洋相比,地中海蒸发强,海水盐度____、密度大,水面比大西洋低,使甲海域表层海水向____(填“东”或“西”)流。
(4)图中乙地位于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当地植被类型主要为____,树叶多为____状,以抗寒抗旱。
(5)图中丙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试说明其盐度低的主要原因。
2022-06-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2-13高三·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4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22-06-16更新 | 513次组卷 | 47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7月)地理试题

5 . 研究机构对海南吊罗山的板根树和非板根树树干基部附近土壤进行取样,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如下表所示,研究发现,在一定坡度的林区,如果以板根树树干基部为界分出上坡位和下坡位,上坡位的板根易形成围栏根(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土层深度(cm)板根(%)非板根(%)
旱季0-107.595.32
10-307.275.39
雨季0-1020.3715.75
10-3019.6215.65

1.对比非板根树,板根树对树干基部土壤含水率提升最明显的季节和土层是(     
A.旱季0-10cmB.旱季10-30cmC.雨季0-10cmD.雨季10-30cm
2.对比非板根树,板根结构对雨后林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增加水分下渗B.减少土壤含水
C.降低林冠截留D.集中树干径流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横断山脉中段的四川省乡城县(下左图)河谷两岸,分布着6000多座外墙均为白色的方形碉房,故称“白藏房”(右图)。白藏房完全使用黏土夯筑,属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室内木柱密架。白藏房整体为梯形,外墙向内倾斜,内墙垂直。其建筑时间一般在晚秋和早春时节。



(1)说明当地居民选择晚秋和早春时节建造白藏房的理由。
(2)分析在河谷建造白藏房的优势条件。
(3)根据白藏房的建筑外貌特点推断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7 .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武夷山东、西坡考察山地植被,该研学小组成员对山地矮林的描述为:“矮林分布海拔较高,且多呈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据此推测山地矮林的生长环境可能为(     
A.低温、湿润、多风B.高温、干燥、无风
C.低温、湿润、无风D.高温、干燥、多风
2022-03-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考试地理试题
21-22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8 . 读“1700~2010年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
2.上图所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增大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变得充足
2022-03-06更新 | 50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省重点中学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棕壤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的土壤,其土层呈鲜棕色,有机质含量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页岩的风化产物。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让木材、稻草或者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就是生物炭)。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1)说出棕壤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自然影响因素。
(2)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3)简述生物炭对土壤的影响。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探险者在其非洲游记中对图1中甲地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这位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下图),对其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树杆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来,长圆状倒卵形,叶面暗绿色发亮……”



(1)甲地的森林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概括该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
(2)乙地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说出该类植被景观的季节变化特点。__________
(3)结合游记内容,阐释当地地理环境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的关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