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9 道试题

1 . 中国气象局介绍,截至2020年7月29日,上一个台风“鹦鹉”生成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经沉寂了超过40天,预计7月底之前台风生成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月底前仍无台风生成,2020年将是1949年以来首个7月“空台”的年份。下图为“2020年副热带高气压和常年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北太平洋全年都有台风活动,一般发生频率最高月份是(     
A.6月B.7月C.8月D.9月
2.导致我国7月出现“空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入夏以来副热带高气压持续偏弱、偏东
B.入夏以来副热带高气压持续偏强、偏南
C.西北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偏高
D.中国内陆大部地区气温异常偏高
3.推测7月“空台”可能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是(     
A.东北、华北地区旱情严峻
B.长江流域梅雨开始晚、强度小
C.黄河流域面临凌汛威胁
D.华南地区持续晴热、高温少雨
2023-08-08更新 | 276次组卷 | 7卷引用:6.1气象灾害(分层练习)-【上好课】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 灌丛沙堆是风沙流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拦截形成的风积地貌,其发育状况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某地灌丛沙堆是典型的第四纪季风运移聚沙形成,下表是该灌丛沙堆第四纪岩层的剖面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岩层性质

埋深/m

年龄/距今万年

平均粒径/mm

含水量/%

沙丘砂

1.5

2.8

5.9

砂质古土壤

1.7

3.0

3.6

7.4

砂质古土壤

2.6

3.7

3.3

3.4

沙丘砂

3.4

5.0

2.4

3.7

砂质古土壤

4.2

5.7

2.8

6.2

沙丘砂

5.7

7.7

1.7

8.6

1.推测我国东南地区第四纪季风风力最大的时段距今(     
A.1.5万年左右B.3万年左右C.5万年左右D.7.7万年左右
2.从距今7.7万年至距今5.7万年,该地的地质时期古地理环境特征是(     
A.气候趋于冷干B.生物多样性增加C.气候趋于暖湿D.河川径流量增加
3.根据灌丛沙堆的形成过程,推测下列关于灌丛沙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迎风坡坡度较缓、沙粒粒径较小B.背风坡坡度较陡、沙粒粒径较小
C.迎风坡坡度较陡、沙粒粒径较大D.背风坡坡度较缓、沙粒粒径较大

3 . 森林凋落物是指由森林植被的地上部分产生并掉落到地表的有机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2012—2013年气温、降水量与森林凋落物量的逐月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5月,该区域森林凋落物量较大主要是由于(     
A.强风刮落B.雨水击落C.换叶掉落D.冻害凋落
2.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季雨林

4 . 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2021年10月30日,据中央气象台早间新闻播报,30日白天到夜间,华北、黄淮、江汉等地有轻至重度霾,31日凌晨起,受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的霾将逐渐减弱。下图示意我国2021年10月30日7时等压线分布及未来24小时霾影响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1.受霾的影响,华北、黄淮、江汉等地(     
A.昼夜温差减小B.太阳辐射增强C.地面辐射增强D.大气能见度变好
2.根据材料判断,未来24小时霾影响地区(     
A.对流强B.降水多C.风力强D.风力弱
3.受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江汉等地的转移扩散方向为(     
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第斯山脉(如甲图)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


      
(1)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乙图为安第斯山脉某段垂直带谱分布图,据图简析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
(2)指出乙图所示山脉中雪线东、西两坡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位于南美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这属于哪种分异现象?并请分析其成因。
(4)若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变为低平的平原,会给南美洲的自然带分布带来哪些影响?

6 .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主要由兴安落叶松构成。因林间透光性好,被称作“明亮针叶林”。林中有许多倒木,个别地方甚至一小片兴安落叶松都横躺在雪地中,当地人把这种成片的倒木称为“倒木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空中俯瞰明亮针叶林”,其最为明亮时可以看到(     
A.百花争艳B.枝繁叶茂C.硕果累累D.千里冰封
2.倒木圈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A.病虫害多难以存活B.纬度较高气温过低
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D.冻土层厚难以扎根
7 .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大部分面积被冰雪覆盖的岛屿,首府努克市地处峡湾口。图为卫星拍摄的格陵兰岛首府努克附近一条峡谷。该峡谷(     
   
A.横剖面呈U形B.岩石透水性强C.河曲发育D.谷坡平缓
2023-07-27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阿斯旺大坝位于开岁以南约900千米处,所形成的纳赛尔水库县有灌溉、水力发电和防洪等作用,但是,阿斯旺大坝的修过也给埃及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大坝建成后,对其供给功能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A.蒸发促进当地水循环B.水坝诱发地震
C.减少下游营养泥沙D.引发下游洪灾
2.下列属于该工程调节功能的是(     
A.水库调节径流,防治下游洪涝灾害B.水库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C.提供灌溉用水,避免干旱现象发生D.能生产更加廉价的水电
9 .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B.适宜农业的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C.地理环境半封闭、内陆性的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23-07-24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纳米比亚最不能错过的是美丽又震撼的星空,其位于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被列为世界上5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之一。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察天空的理想之地。

   

材料二纳米比亚海岸附近的浅滩上,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三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而是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来代替上衣,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材料四纳米比亚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长期短缺,70%需要进口,很多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1)分析纳米比亚成为世界著名天象观察地的原因。
(2)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3)分析纳米比亚粮食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