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1 . 土壤湿度反映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下图示意1979—2017年我国某地区不同深度年平均土壤湿度季节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最可能为我国的(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西南地区
2.与深层土壤湿度相比,该地区冬半年浅层土壤湿度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貌B.海陆分布位置C.大气环流D.土壤冻结作用
3.据图推断,近40年来该地区气候总体趋于(     
A.暖干B.冷湿C.暖湿D.冷干

2 . 杏花沟位于伊犁河谷北侧的向阳山坡上,每年4月,分布于960米至1600多米之间的3万多亩野杏林相约绽放,引来游人如织。下表为科研人员对野杏林开花物候及相关地理要素的研究统计。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新源县吐尔根乡杏花沟野杏林开花物候及相关要素统计

样地编号海拔(m4月均温(℃)4月均光照强度(lux4月均湿度(%初花
日期
落花日期花期
d
I1100-120017.147705.039.94.94.168
Ⅱ阶1200-130016.322853.841.64.84.169
Ⅲ阶1300-140016.150493.240.64.94.179
1400-150013.246606.746.34.124.209
V>150013.147270.543.34.134.2412

1.杏花沟野杏林(     
A.随海拔升高,初花日期依次推迟B.开花物候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海拔变化
C.赏花期可达两周以上D.开花物候受光照强度影响最大
2.如果去杏花沟赏花,游客需注意(     
A.防晒,因为太阳紫外线辐射强B.防寒,因为昼夜温差大,早晚温度低
C.防山洪,因为正值暴雨集中季节D.防暑,因为白天较长,气温骤升
3.Ⅱ阶样地4月均光照强度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Ⅱ阶样地所在坡向为阴坡,太阳辐射弱
B.Ⅱ阶样地海拔适中,受谷风影响多云雾
C.Ⅱ阶样地湿度最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D.Ⅱ阶样地以缓坡为主,太阳光入射角小
2024-05-13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石二中鄂南高中等三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地理试题
3 .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2023-12-04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 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4 .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麦兹巴赫湖位于阿克苏河上游,是伊利尔切克冰川(分南北两支,北支退缩明显)作用下形成的堰塞湖。夏秋季节,堰塞湖溃堤多发,湖水排水过程受冰坝升降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伊利尔切克冰川北支融化后退使冰川北支前缘形成湖盆
②伊利尔切克冰川南支阻塞湖盆形成冰坝
③伊利尔切克河溯源侵蚀形成湖盆
④冰坝形成后冰川融化,积水成湖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关于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从“溃堤—湖水排出—排水结束”的发展过程先后排序是(     
①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冰川融水不断流入冰川湖
②冰下通道打开,湖水开始排出
③当湖水达到一定深度,冰坝漂浮
④当湖面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漂浮的冰坝会下降再次阻塞冰川湖
⑤排水结束,并再次冻结底部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③②④⑤①
2024-04-09更新 | 75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5 . 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鄱阳湖流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风云气象卫星监测,2022年9月鄱阳湖面积较历史同期偏小七成,为近10年最小值。图为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表为2022年国庆节期间南昌天气情况(AQI即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2022年10月1日-3日,南昌市连续高温天气刷新了当地10月份高温纪录。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国庆节期间南昌天气情况
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白天天气夜间天气风向AQI
10月1日38℃28℃南风61
10月2日38℃28℃西南风44
10月3日39℃28℃西南风43
10月4日32℃19℃多云多云北风236
10月5日22℃18℃北风39
10月6日18℃15℃小雨小雨北风23
10月7日17℃15℃小雨北风13
1.2022年鄱阳湖面积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①鄱阳湖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②流域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③赣江等河流水位偏低,顶托作用弱④长江干流来水量异常偏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22年10月1日-3日,南昌市出现连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可能是(     
①2022年夏季亚速尔高压异常强大②南昌处于冷锋锋前,增温回暖
③鄱阳湖萎缩,调节气温能力下降④全球变暖,造成气候异常现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10月4日,南昌AQI值突然升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鄱阳湖湖底裸露,在北风的影响下空气沙尘增加
B.国庆节游人众多,汽车排放大量尾气,污染严重
C.气温下降,人们开始燃煤取暖,排放大量污染物
D.副高异常强大,盛行下沉气流,污染扩散条件差
2023-10-0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智校协作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其中雄伟的南阿尔卑斯山脉构成了南岛的地形骨架。南阿尔卑斯山脉形成和形态演变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作用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又对新西兰南岛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图示意新西兰南岛及周边板块分布。


   
(1)分析板块运动和流水作用对南阿尔卑斯山脉形成和形态演变的影响。
(2)用符号在图中画出南阿尔卑斯山脉,并说明该山脉对其两侧河流特征的主要影响。

7 . 乌鲁木齐地区东南大风的形成与当地独特的地形和环流特征密切相关(当地也称焚风)。 图1为局部区域地形图,图2示意乌鲁木齐某次东南大风的发生过程中大气垂直剖面的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形对本次东南大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狭管效应作用明显②下坡风起加剧作用③主要由山风引起④位于山地背风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本次东南大风形成过程中,与当地海平面气温、气压变化最接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3-09-11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地理试题

8 . 泰加林即寒温带针叶林,冷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着大片泰加林,主要树种是高大的兴安落叶松。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泰加林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冬季风③地形④河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在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树林会出现自然倒伏现象,推测其原因是(     
A.树木老化,病虫害影响大B.全球变暖,燕腾作用变强
C.降雪过多,树冠积雪量大D.冻土层厚,树根难以扎深

9 . 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系统的微气候、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物群落结构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年份火烧迹地进行了研究。下图表示不同火烧年份阳坡和阴坡冻土区土壤碳储量比较。土壤碳包括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土壤有机碳(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主要分布于土壤上层。完成下面小题。

1.森林火灾对森林土壤的有利影响是(     
A.土壤养分增加B.孔隙度下降
C.保水性和渗透性降低D.微生物数量减少
2.高强度火烧后植被恢复较好的位于阴坡,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蒸发作用强B.土壤含水量较少
C.光照较弱,气温较低D.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少
3.高强度火烧后植被恢复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应选择(     
A.草本植物B.苔藓地衣C.乔木D.灌木
2024-02-28更新 | 41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全国高三仿真模拟调研地理试题(五)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域自然环境的形成是其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气候、生物及人为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云南高原干旱河谷散布在云南波状高原和横断山区的局部深切河段谷地,具有长期高温、水分稀少等自然特征,在人为活动的加速作用影响下,形成了易退化的自然植被,土地生产力下降。下图示意云南高原地形环境的变化。

   

(1)比较分析云南高原不同时期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该地"高山峡谷"地形发育的过程。
2023-08-25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非选择题50题)-【一轮题型·必刷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题型突破训练(全国通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