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以源远流长和含沙量大而闻名,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覆盖度自20世纪90年代至2020年显著增加,丘陵沟壑区增加趋势尤为显著。黄河调水调沙指利用黄河上的水库对水和沙进行调节,力求以最少的水量输送最多的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2021年是黄河连续20年实施调水调沙工作。下图示意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

   

(1)说出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
(3)阐释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2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率增大而增大)。黔桂喀斯特山区包括贵州中南部和广西中西部,土地石漠化严重。下图示意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变化。统计表明,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黔桂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①降水少,地表水缺乏②成土慢,土层薄
③植被少,基岩裸露④地形崎岖,水土易流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总体变化是(     
A.海拔400~600m处均达到最大值
B.800米以下NDVI随海拔变化都一致
C.森林植被的NDVI值较其他植被类型高
D.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变化呈线性减小趋势
3.推测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较低,植被生长速度较慢②土壤贫瘠,植被生长营养不足
③蒸发强烈,植被难以生存④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受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
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
2018-12-19更新 | 424次组卷 | 25卷引用:5.1.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环境由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生物圈具有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的作用。下图为植被对河流流量影响示意图。



(1)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例如,绿色植物通过___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然后以枯枝落叶的形式为土壤提供______,使营养元素集中在土壤____层。
(2)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后,植被的______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变,地表极易发生____,于是土壤趋于贫瘠化。
(3)图中显示:植被可以使河流洪峰峰值___,洪峰出现时间_____,枯水季流量____,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_____
(4)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主峰海拔2572米,地处贵州省东北部,由坚硬的变质碎屑岩和变质泥质岩构成,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第四纪冰期时,气温在较长地质历史时期大幅降低,北方温带动植物南迁。随后,冰期快速结束,南迁动植物无法迅速回迁北移,只能选择在山地较高海拔处生存繁衍,由此在梵净山保存了大量的第三纪、四纪古老孑遗植物和动物,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梵净山成为梵净山冷杉、黔金丝猴、水青冈林等濒危物种的场所,生态学家称其为喀斯特高原中的生态孤岛。梵净山地区山高谷深,人类活动少,自然环境保护较好,2018年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说明梵净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梵净山形成南方喀斯特高原中生态孤岛的原因。
(3)指出梵净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对当地保护濒危物种的作用。
2024-02-07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6 .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1)生产功能。
概念: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____功能。
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营养盐,
通过____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2)稳定功能。
概念:指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____、保持性质____的功能。
特征:各自然环境要素本身不具备稳定功能,但自然环境拥有此功能。
2024-01-0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7 . 下图为尼罗河水系及主要干支流量过程曲线图。



(1)比较青、白尼罗河的流量过程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说明历史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3-10-2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4.2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一)-以尼罗河流域为例 导学案-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8 .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多年冻土退化,热融湖群发育(如图(a)所示)。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扩张迅速(如图(b)所示),强烈影响多年冻土的稳定性,导致存储在地下冰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释放到大气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青藏高原热融湖形成过程的是(     
A.人类采矿—破坏地表物质—形成裸露矿坑—雨水、地下水在矿坑汇集
B.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冰川运动—侵蚀地表形成“U”形谷—冰川融化积水成湖
C.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大—侵蚀地表形成“V”形谷—水在谷地汇集
D.气候变暖—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地下冰融化—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水在洼地汇集
2.青藏高原热融湖面积扩张,可能会(     
A.导致多年冻土层增厚B.减少温室气体的释放
C.威胁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D.增加空气湿度和昼夜温差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出三峡后,流速放缓,在荆江河段形成“九曲回肠”的独特河流地貌,该区域洪涝灾害多发。地处湖北省境内的天鹅洲,是长江中游故道群中的一个湖泊。下图为长江中游故道群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天鹅洲故道区域拥有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生态用水及栖息地环境,常现"豚游湖底,鹿驰洲滩"的景象。人类、江豚和麋鹿因水资源、食物资源和栖息地等一直存在矛盾。下图为天鹅洲故道区域的地理事物分布图。


       
(1)描述天鹅洲的形成过程。
(2)指出荆江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从整体性角度,说明降水异常偏少对该地区人类、江豚和麋鹿的影响。

10 . 贵州清镇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考察该地王家寨,绘制了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主要成因是水土流失,属于水蚀荒漠化。)分布统计图。下图为“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示极强度石漠化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迎风坡,风力大B.处于缓坡,农耕开发
C.处于陡坡,流水侵蚀D.处于阳坡,蒸发旺盛
2.该地区石漠化过程包括(     
①植被退化演替过程②土壤侵蚀过程③风力侵蚀过程④地表水流失过程⑤盐碱化过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