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同学用土堆、烧杯、水、盘子和草皮设计了一个“气候、地形、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的实验,他用等量的水以同等速度淋至土堆(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现象是(    )
A.水流在a土堆上流动速度较慢B.水流经b土堆多被截留、下渗
C.a盘中被冲刷下来的土壤较少D.b盘中土堆边缘的积水量较大
2.该实验主要证明了(     )
A.降水对地形的影响B.植被对土壤的影响
C.地形对降水的影响D.生物对气候的影响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1)判定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与坡度角小20°的部位相比,说明坡度角大30°的部位易被草本入侵的原因。       
(3)分析草本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4)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3 .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A.20亿年前B.14亿年前C.0.7亿年前D.6亿年前
2.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寒武纪D.中生代侏罗纪
2018-01-16更新 | 201次组卷 | 5卷引用:1.3地球的演化过程(精品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底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砂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红树林植物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滩里。左图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近年来破坏严重。右图为红树林根系图片。



(1)分析该地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
(2)分析红树林根系形态形成的原因。
(3)简述红树林巨大的生态价值。
(4)简述当地为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的措施。
5 . 下图为某岛国地理环境关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在该国地形形成过程中参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与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D.海浪侵蚀与沉积作用
2.该国地理环境关系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6 .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其含量与土壤肥力正相关)、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河西走廊
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农业活动
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很小的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有机质含量B.土壤湿度和温度
C.海拔高低和降水D.植被的疏密程度
3.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
B.秋季微生物繁殖快
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土壤湿度和温度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农业生产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自然地理环境的季节性D.自然地理环境的可变性

9 .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地区某沟谷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
A.荒漠B.水乡C.森林D.草原
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
A.炎热干燥B.温暖湿润C.寒冷潮湿D.寒冷干燥

10 . 小明从地图上得知,乌尤尼盐沼(位置见左图)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小明查到该盐沼的一幅景观照片(右图): 盐沼表面凝结成无数块多边形,镶拼成一望无际的盐原,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据称这种景观每年都能见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该盐沼
①海拔超过4000米 ②位于高山间盆地 ③属热带草原气候 ④年内有积水季节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小明对该盐沼的形成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A.海湾——地壳抬升——海水蒸发
B.湖泊——气候变干——湖水蒸发
C.地下盐矿——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剥蚀
D.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燥——地表形成盐壳
3.小明若在1月去该盐沼旅游,需要特别防范
A.暴雪B.强风C.低温D.太阳辐射
2017-08-07更新 | 5704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