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2008年初,严重的冻雨(水滴落到物体上结冰)灾害导致贵州省多地松林内众多松树被积雪(冰)压断,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但随后十几年间,松林地地表植被更新速度加快,众多灌木及草类生长繁盛。下图为被冻雨破坏的松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贵州省松林与大兴安岭主要树种同属针叶林,与大兴安岭针叶林相比,贵州省松林(     
A.植株高B.扎根浅
C.耐寒冷D.易倒伏
2.冻雨灾害后松林地植被更新速度加快,众多灌木及草类生长繁盛,主要原因是松林地(     
A.坡度减小B.降水增多
C.光照增多D.气温升高
3.冻雨灾害后的十几年间,松林地(     
A.表土流失加快B.植被类型增加C.地表积水增加D.枯枝落叶减少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910月小浪底水库建成,自2002年起,每年6月实施调水调沙,大规模、集中式的调水调沙对黄河口三角洲及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渔业种质资源均产生很大影响。图1为黄河流域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图2为黄河口三角洲时空演变图。

   

(1)利津水文站位于小浪底水库下游,但水文站流量比小浪底水库流量小,请分析原因。
(2)分析2003~2006年黄河口三角洲北部沙嘴延伸、南部沙嘴蚀退的原因。
(3)推测调水调沙后黄河中游采样点鱼类资源的变化并提出黄河中游鱼类资源的保护措施。
2023-10-22更新 | 55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19题及变式题

3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疆地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下图是1960—2018年天山中部博斯腾湖(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的水位年际变化,在延续了阶段②气候变化趋势下,阶段③④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阶段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阶段①——上游植被改善,湖泊水消耗量增加
B.阶段②——冰川萎缩,高山冰雪融水量持续增加
C.阶段③——灌溉用水量减少,入湖径流量增加
D.阶段④——入湖泥沙淤积,湖盆变浅,水位上升
2.若气温持续升高,对博斯腾湖所在地区的影响及其与博斯腾湖水量的相关性分别是(     
A.农业引水量增多正相关B.降水增加负相关
C.高山冰雪融水持续增加正相关D.蒸发加剧负相关
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天山林线下降B.绿洲面积萎缩
C.沙尘天气减少D.植物蒸散量增大
2023-10-07更新 | 169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10-11题及变式题

4 . 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而且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面的图1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2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使①增强B.使②增强C.使③增强D.使④减弱
2.对降温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2-12-24更新 | 207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知(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044mB.乙地海拔可能为1035m
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m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m
2.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可以看到的是(     
A.①③B.①⑤C.③④D.④⑤
3.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A.水库最深为10~15mB.水坝高度为15~20m
C.库区水面大于1km2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
2022-10-25更新 | 1373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图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



(1)说出黄河源园区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
(2)判断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淡水湖的主要依据。

黄河源园区所在的玛多县面积2.5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5万(2021年),经济以畜牧业为主。


(3)分析核心保育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原因。
2022-09-07更新 | 7166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象在我国的唯一栖息地,但该保护区并非连成一片,而是由地域上互不相连的5个子保护区组成,各自成为“绿色孤岛”。近年来,气候变化,农田、橡胶林及公路线路等活动将各子保护区进一步割裂,亚洲象的栖息地碎片化严重。因此,有学者提出,在各子保护区尤其是有野象分布的地区之间规划建立生态走廊带,用以加强各子保护区亚洲象群的沟通交流。下图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子保护区及拟建生态走廊带示意图。



(1)近年来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严重,分析其原因。
(2)简述栖息地块状化对亚洲象的直接影响。
(3)请为亚洲象生态走廊带的设置提出合理建议。
2022-08-27更新 | 42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06-11更新 | 20480次组卷 | 5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下伴生草本优势植被,升温会抑制其生长。1986年风灾使长白山岳桦林带形成风倒区(树木大量倒伏)。其后小叶章侵入西坡高山苔原带,形成小叶章斑块,而其他坡向未见此现象。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降水丰富,生长季(6-9月)降水量可达958mm,多暴雨,植被覆盖率高,地表多疏松火山喷发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风灾在长白山西坡形成风倒区对小叶章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A.生存空间增大B.水分条件改善C.光合作用增强D.种间竞争减弱
2.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小叶章侵入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风力强劲C.积雪减少D.土地广布
3.目前,小叶章的侵入使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植物群落(     
A.数量增多,种类减少B.数量减少,种类减少
C.数量增多,种类增多D.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2022-02-25更新 | 563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学年第四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II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


阶段I                                                  阶段II


(1)简述阶段I利于风蚀坑水平生长的条件。
(2)推测阶段II坑底—丘顶、丘顶—背风坡脚的沙粒粒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
(3)分析风蚀坑—积沙体规模无法持续扩大的原因。
2022-01-22更新 | 1593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