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广大沙区造林治沙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甘肃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沙治沙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副产品——积沙带(也称流沙积沙带)。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图1),该地多大风且主导风向显著,历史上深受风沙危害。该县20世纪50年代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绿洲边缘的积沙带经历了70多年形成发育,高度稳定在6—14米不等,且目前处于稳定阶段。图2示意气流在迎风坡的分流,图3示意载荷气流经过沙丘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1)推测甘肃绿洲与积沙带的相对方位,并指出影响积沙带变化的自然因素。
(2)结合材料,解释积沙带自然增高的原理。
(3)风经过积沙带后,风速明显降低,说明其原因。
2022-04-27更新 | 38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垛基果林即在开阔平缓区域,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垛状高地(垛基),其上种植果树。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经济迅猛发展,广州海珠区原有垛基果林大多被弃置抛荒。目前,海珠垛基果林通过果林疏伐、自然恢复草本植物、种植本地高大乔木等措施,使植被结构优化(下图),其用途及功能发生了明显转变,吸引大量市民前来观赏。



(1)分析果林对垛基的保护作用。
(2)说明改革开放后果林被弃置抛荒的原因。
(3)阐述垛基植被结构优化措施对提高生态景观观赏性的意义。
2022-04-11更新 | 96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别德马湖是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一个湖底以基岩为主的湖泊,长80千米,宽15千米,面积1088km2。别德马冰川在别德马湖西端,别德马湖自形成后湖水水位季节变化一直较小。别德马湖的湖水经一条湖间河流注入阿根廷湖,然后经短小的圣克鲁斯河注入大西洋,圣克鲁斯河中下游流经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区,且圣克鲁斯河河水清澈,河中生物稀少。下图为阿根廷别德马湖位置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别德马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别德马湖水位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
(3)分析圣克鲁斯河中生物稀少的原因。

4 . 加拿大中部某废弃矿坑填充有10米厚的尾矿渣,并在表层回填河砂和表土修复矿山。回填改造的矿区呈山丘、洼地(季节性积水)相间分布的形态。该地夏季为雨季,雨季前期回填矿区中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雨季中后期产生的径流也相当有限。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山丘的坡面产生较强的径流。随着植被的演替恢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例发生改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春季,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产生的径流强度较大,主要因为(     
A.融雪量大B.降水量大C.冻土阻隔D.灌溉引水量大
2.雨季前期,尽管有一定的降水,但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这反映出(     
①表土干燥②河砂层下渗量大③降水量小④降水分布集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随着回填矿区山丘坡面植被的恢复,洼地(     
A.年平均水位上升B.土壤盐渍化减轻C.地下水补给减少D.实际蒸发量增大
2022-04-01更新 | 14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5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某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且岩浆中含有氯离子。下图示意1965年以来该火山口湖相对水位的变化(以1971年的水位1152.2米为基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段湖水冬季结冰的时间大约为(     
A.10年B.15年C.25年D.30年
2.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变化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地表径流D.下渗
3.推测三个阶段湖水氯化物含量(     
A.上升—下降—上升B.上升—稳定—上升
C.下降—稳定—下降D.下降—上升—下降
2022-03-31更新 | 1674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6 . 下图示意昆仑山北坡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剖面位置和土壤平均粒径。该剖面的黄土是北侧沙漠的同源异相沉积物,风力强弱影响沙漠进退和沉积物粒径大小,剖面所在地干湿状况与沙漠南缘几乎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的黄土主要来源于(     
A.塔里木盆地B.青藏高原
C.准噶尔盆地D.黄土高原
2.根据沉积物粒径大小,可推测剖面所在地距今3050~2600年间(     
A.降水偏少B.夏季风偏强
C.风力偏弱D.地形雨偏多
3.从沉积剖面64㎝深处至剖面顶部,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始终稳定在平均值以上,主要是因为(     
A.农业活动B.聚落分布
C.河流沉积D.寒冻风化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下左图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下右图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
2022-03-18更新 | 2526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肥沃,因此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河文明发源于“新月沃地”的原因是(     
①水源充足②气候温暖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乙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是(     
A.气温年较差较大,农业单产高B.热量不足
C.风大、多风暴潮等气象灾害D.容易出现土地盐渍化问题
3.甲气候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河流横剖面呈“V”形B.树叶叶质坚硬C.地形平坦D.自然灾害少

9 . 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下伴生草本优势植被,升温会抑制其生长。1986年风灾使长白山岳桦林带形成风倒区(树木大量倒伏)。其后小叶章侵入西坡高山苔原带,形成小叶章斑块,而其他坡向未见此现象。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降水丰富,生长季(6-9月)降水量可达958mm,多暴雨,植被覆盖率高,地表多疏松火山喷发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风灾在长白山西坡形成风倒区对小叶章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A.生存空间增大B.水分条件改善C.光合作用增强D.种间竞争减弱
2.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小叶章侵入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风力强劲C.积雪减少D.土地广布
3.目前,小叶章的侵入使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植物群落(     
A.数量增多,种类减少B.数量减少,种类减少
C.数量增多,种类增多D.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2022-02-25更新 | 56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第〇次诊断性检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质历史冰期时代,沙漠的分布较为广泛,许多今日的海洋曾经是古代的沙漠。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海面的升降波动,辽东半岛形成了多级不同高度的成层地貌面,堆积了不同时期的黄土。黄土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的西侧和西北侧,自坡麓向上黄土逐渐变薄乃至消失。在风力作用的黄土中,既有来自内陆地区的粉尘,又有来自附近海底平原的粉尘。下图为大连周家沟黄土地层剖面示意图,黄土层下部发育有较厚的红土层(石灰岩在湿热的气候下长期风化形成了红土风化壳)。



(1)简述辽东半岛黄土厚度自坡麓向上逐渐变薄乃至消失的原因。
(2)分析周家沟黄土层下部发育较厚红土层的地质过程。
(3)说明渤海海底沉积物成为辽东半岛黄土物质来源的必要条件。
2022-02-23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地理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