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不同时期雪线高度变化来推知地球环境变迁。下图示意更新世晚期(距今1.15万-7万年)亚洲东部部分地区雪线高度(单位:m)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更新世晚期,图中N阴影区的地理景观最可能是(     
A.草原B.沙漠C.冰川D.森林
2.与M处相比,导致图中P、Q两处数值较高的主要因素分别为(     
A.降水、气温B.气温、降水C.降水、地形D.地形、降水
3.更新世晚期以来,图示区域(     
A.冻土面积增加B.海平面下降C.对流雨减少D.林线上升

2 . 卤泊滩位于陕西省中部,属古咸水湖干涸后形成的低洼盆地。在过去,该地以漫灌淋盐的方式进行盐碱地治理,却因难以向外排盐始终未获成功。21世纪初,该地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林,田块间挖设蓄水沟渠(旱季沟渠水可回补农田),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工程一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新增万亩高产耕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漫灌淋盐未能成功治理盐碱地,主要是因为(     
A.位于低洼盆地B.夏季蒸发旺盛C.灌溉水盐度高D.土壤含盐量高
2.推断该地在蓄水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A.降低蓄水沟渠水位B.减少作物病虫害C.降低沟渠水体盐度D.提高生物多样性
3.除治理盐碱化外,该地采用"工程--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还有利于(     
A.农业机械耕作B.减轻水土流失C.提高复种指数D.改善局地气候
2022-03-06更新 | 1721次组卷 | 1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蘑菇房是云南哈尼族人所居住的特色房屋,形状如蘑菇,故称蘑菇房。房子为木构架土坯墙建筑,墙基用石料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地上用夹板将土夯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房子多分为3层,最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铺设木板,被隔成房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火塘。下图为蘑菇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蘑菇房以土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原因是(     
A.材质坚固,抗震性强B.土石材料,冬暖夏凉
C.原料丰富,就地取材D.通风透气,采光良好
2.蘑菇房中层设火塘利于延长蘑菇房使用寿命,主要原因是(     
A.火烟味驱虫杀菌,便于室内粮食储存B.上升热气烘干茅草顶,减缓草料发霉
C.冬季湿冷,烤火取暖D.烘干墙体,熏制食物
3.为保护和传承蘑菇房,蘑菇房所在村落最适宜开发为(     
A.森林公园B.新型工业园C.历史博物馆D.特色景区
2022-02-24更新 | 5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考文综地理试题

4 . 滨海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蓝碳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由于红树林大量被毁,直接导致(     
A.全球气候变暖B.大气中CO2增多C.海水温度增高D.大气逆辐射减弱
2.下列措施有助于增加蓝碳的是(     
A.提高节能减排技术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C.增加城市公园绿地D.建立滨海生态保护区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却长得特别茂盛。下列左图为“仙女圈”景观图,右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学术界关于“仙女圈”成因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多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推测,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内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


(1)简述纳米布沙漠沿海形成东南大西洋大范围渔场的成因。
(2)“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
(3)与一般白蚁相比,纳米布沙漠白蚁深居地下,试分析其原因。
(4)尤尔根斯推测“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密切相关,试分析其形成原理。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季节性洪沟是季节性河流流经的沟谷。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区域十大季节性洪沟分布,该区域受风力与流水作用影响显著。暴雨时洪沟径流含沙量极高,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大量泥沙输入黄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通过植被修复、打坝淤地等措施,输入黄河的泥沙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改善。

(1)分析暴雨时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的原因。
(2)分析季节性洪沟中泥沙的主要来源。
(3)洪沟打坝淤地后入黄泥沙减少,试分析原因。
2022高三·湖南·专题练习
7 . 先锋植物是植物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能够在严重块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垫状点地梅具有致密的垫状结构,常贴伏于地面,性喜光,能够通过自身特殊的形态结构改变微环境,从而可以为其他植物的迁入和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它常伴生于高山草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先锋植物。下图示意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及垫状点地梅景观(图中深色圆面积代表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气温,原因是垫状点地梅(     )。

①多分布于阳坡,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②生存地区降水多,大气逆辐射强③生存地区海拔高,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平均温度高④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保温作用强,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10-02更新 | 291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略图。


材料二;杏为落叶乔木,地区适应性强,喜光、耐旱、抗寒,在解除自然休眠后,耐寒性显著降低。花期为3-4月,花先于叶开放。在甘肃,杏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极为广泛,种类繁多,但春季风沙天气对杏的危害较大。

材料三;食用杏类果实大形,肥厚多汁,甜酸适度,着色鲜艳,主要供生食,也可加工用。加工用杏类果肉厚,糖分多,便于干制。


(1)简述甘肃省杏种类繁多的原因。
(2)简述河西地廊地区春季多风沙的天气原因并说明春季风沙对杏的危害。
(3)从地形角度分别说明与乙、丙两地相比,甲地杏不易遭受冻害的原因。
(4)据材料三推测甘肃省杏产业发展方向的空间差异并说明理由。

9 . 林地内树冠的多少影响森林对降雪的截留效果和融雪过程。下图示意某地不同林下积雪厚度(纵坐标)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     
A.枝叶繁茂B.积雪消融快C.降雪量大D.多大风
2.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地的水文意义主要在于(     
A.降低汛期水位B.减少融雪量C.增加融雪量D.缩短汛期
2020-07-20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远古时期地壳运动活跃,造就了多条断裂带。根河市位于山间小盆地,海拔700~1300米, 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千米,一年中大部分时光银装素裹,玉树琼花,冬季漫长而寒冷,持续时间超过250天,冬季气温平均值达到-41.6°C,被国家气象部门认定为中国冷极。特殊气候不仅造就了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冰花等自然景观,还催生了冰雾、冰包等奇特现象,特别是一年到头都不会结冰的不冻河,水温在2~3°C。但冬季不同于吉林市附近长达数十千米的不冻河,根河市的不冻河规模不大,长度在数十米到200米,冻河与不冻河间隔出现。



(1)简析根河市成为我国“冷极”的原因。
(2)说明根河市雾凇的形成条件。
(3)比较冬季根河市不冻河与吉林不冻河的形成原因。
(4)阐明根河市地形、地质、气候、森林与不冻河之间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