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地跨我国三大阶梯,流经我国11个省(区)。长江流域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哺育着人类与各种生物。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m,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被誉为“中华水塔”。

材料二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全身铅灰色,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在1.2m左右,最长可达1.9m,寿命约20年,自然繁殖率低,有“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喜欢单独活动,食物以鱼虾为主。长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靠声呐进行捕食和探路。

材料三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290种,其中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材料四




(1)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三江源湿地的成因。
(2)从长江江豚种群特点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长江江豚濒危的原因。
(3)说明在长江故道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的主要优势。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黄河下游以“多淤、易决、善徙”著称,入海口频繁改道。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千米,对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黄河下游治理策略。图示意黄河历次大改道和海岸线的变迁。



(1)分析黄河下游“多淤、易决、善徙”的自然原因。
(2)说明图示渤海海岸线的变迁与黄河改道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3)简述“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可有效解决黄河下游河段泥沙淤积问题的地理原理。

3 . 某地是我国最主要的盐碱土分布区,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某科研团队选择当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盐碱土改良实验。图为“试验区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含盐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河套平原B.云贵高原C.四川盆地D.东南丘陵
2.种植牧草对土壤含盐量变化的影响机制主要是(     
A.增加当地降水总量B.减少地表水分蒸发C.促使盐分向下运移D.降低区域地下水位
3.该研究对治理盐碱地的启示是(     
A.尽量减少林木种植B.施有机肥作用不大C.农耕利于表土脱盐D.自然恢复效果最佳
2022-11-18更新 | 1601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德雷克海峡常年风高浪急,号称“杀人海峡”。下图示意德雷克海峡位置及海岐里3个地点(a、b、)的不同水深及流速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     
A.海峡南部洋流流速更快B.海峡北部洋流流速更快
C.海峡表层洋流流速更快D.海峡各处洋流流速差异不大
2.德雷克海峡成为“杀人海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板块交界处,海底地震频发B.冰山数量多,阻挡作用大
C.航线上多暗礁险滩D.海峡处狭管效应明显
3.据监测,德雷克海峡海冰能够阻滞海水流动,从而影响秘鲁寒流的强弱。当德雷克海峡海冰增加时,南美洲西海岸(     
A.降水减少B.气候炎热C.渔场减产D.洪涝频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发现,藏南谷地南岸某山坡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下图),该山坡植被由下至上依次出现亚高山草甸草原、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海拔4200米处的灌丛对物种繁育起到了庇护作用,草地物种数不降反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拔42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迅速减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A.光照减弱B.降水减少C.热量增加D.土壤贫瘠
2.灌丛对亚高山灌丛草甸中草类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A.改善了光照条件B.改善了水分条件C.减少了牲畜啃食D.提高了土壤肥力
选择题-单选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各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临界日长,植物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这类是长日照植物。反之,植物每天日照时间短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不开花,就是短日照植物。下图为A、B两类不同日照类型作物在我国随纬度变化的始花期时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A、B两类日照类型的作物分析,正确的是
A.A属于短日照植物B属于长日照植物
B.A属于短日照植物B属于短日照植物
C.A属于长日照植物B属于长日照植物
D.A属于长日照植物B属于短日照植物
2.美国园艺学家加纳与阿拉德,将在美国南部正常开花的烟草移至美国北部栽培时,夏季只长叶不开花,但在秋冬移入温室则可开花结实。关于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烟草属于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临界日照时间变长,夏季无法开花
B.烟草属于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临界日照时间变短,夏季无法开花
C.烟草属于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冬季温室温度适宜、昼长变长而正常开花
D.烟草属于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冬季温室温度适宜、昼长变短而正常开花
3.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短日照植物大豆(花期在6-7月,果期在7-9月)从中国的东北到海南都有当地育成的品种,它们各自具有适应本地区日照长度的光周期特性。若将黑龙江的大豆在山东种植,它将
A.提前开花结实,产量提高B.提前开花结实,产量降低
C.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D.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
7 . 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麓,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终年不结冰,以“热湖”著称,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并且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据此完成下面小问题。
1.伊赛克湖以“热湖”著称的原因
①湖泊水量大,深度大                 ②纬度低,热量充足   
③湖泊海拔高,冷空气不易爬升   ④湖水盐度高,为高山内陆咸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伊赛克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
A.地形B.湖泊分布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3.推测伊赛克湖的形成原因
A.火山口积水B.冰川侵蚀C.河道淤塞变迁D.构造陷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