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临界起沙风速是指地表沙粒受到风力作用,由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的临界风速。蒙古乔伊尔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年平均降水200~300mm,草地退化严重。图甲示意蒙古植被分布,图乙示意乔伊尔市2019年6月~2020年5月土壤水分与临界起沙风速(2m高度)随时间变化。

(1)分析乔伊尔市草地退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指出土壤水分与临界起沙风速的关系。
(3)判断2019年6月~2020年5月乔伊尔市风沙危害最严重的时间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2023-11-24更新 | 60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新高考地理试题(河北卷)

2 . 黄河三角洲造就了鹤之乡、鱼盐之利、农耕之益。有些农民采用“游耕”模式,每年春耕、秋收来此拓荒,若干年后弃耕。不同于其他大江大河、三角洲活跃的“湾区经济”发展,黄河三角洲建有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选择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三角洲(     
A.风暴潮危害小B.冬季降水集中
C.盐卤资源丰富D.湿地作用小
2.黄河三角洲“游耕”模式的主要危害是(     
A.导致全球气候变暖B.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
C.农产品产出降低D.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由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土壤碳库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研究发现,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林被开垦为农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图示意该地森林与农田有机碳密度的差异。

(1)描述森林与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的特点。
(2)从碳循环和碳平衡角度,分析云杉林被开垦为农田导致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的原因。
(3)推测利于增加农田有机碳的可行性农业生产措施。
2024-05-3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新教材新高考桂柳信息冲刺金卷(四)地理试卷

4 . 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图所示)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较北方明显,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A.夏季低、冬季高B.夏季低、冬季低
C.夏季高、冬季高D.夏季高、冬季低
2.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     
①南方喀斯特地区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②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深厚,利于地表水下渗
③南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④南方喀斯特地区高温多雨,溶蚀作用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泰加林主要是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的森林类型,树高一般能达到15~20米,侧根发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其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米)区域。林中常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在“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图左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图右示意泰加林根系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泰加林树木高大,但直根较短、侧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区永久冻土层深厚,根系难以穿越
②林地表层养分水分多,利于侧根生长
③泰加林生长较快,根系集中在地表利于养分汲取
④泰加林树木高大,直根短和侧根发达都利于支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主要是由于(     
①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②西坡是很多河流的源地③西坡接高原地形,海拔高④西坡离海洋较近,降水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倒木圈”区域被清理后会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的原因是(     
A.倒木被清理,树根处会变成土坑,利于水分积累
B.倒木撞击导致地面沉降,形成洼地易于积水
C.倒木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使其下冻土融化
D.倒木被清理后阳光会直接照射地面,冻土融化
2024-04-13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03

6 . 某地是我国最主要的盐碱土分布区,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某科研团队选择当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盐碱土改良实验。下图为试验区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含盐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种植牧草对土壤含盐量变化的影响机制主要是(     
A.增加当地降水总量B.降低区域地下水位
C.促使盐分向下运移D.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2.该研究对治理盐碱地的启示是(     
A.尽量减少林木种植B.农耕利于表土脱盐
C.施有机肥作用不大D.自然恢复效果最佳
2024-05-10更新 | 45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7 . 青藏高原长江源区冻土型沼泽湿地对气温变化极为敏感。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具隔水作用,将地下水分为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在低温多年冻土区,冻结速度快,水分损失小,利于高寒沼泽草甸生长。季节性冻融将冻结层上水固定和释放,通过缓慢消融供给植被生长。下表示意长江源区季节性冻土活动层厚度与典型植被对应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活动层厚度(m

植被类型

西大滩

>3.0

高寒荒漠草原

沱沱河

2.7~3.0

高寒干草原

楚玛尔河流域

2.0~2.7

高寒干草原

风火山

1.3~1.6

高寒草甸

当曲

<1.0

高寒沼泽草甸

1.随着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长江源地区自然环境即将出现的变化是(     
A.地下水位上升B.沼泽湿地萎缩C.湿生植被增多D.冻土活动层变薄
2.若长江源区气候持续变暖,推测当地植被的演替顺序可能是(     
①高寒荒漠草原 ②高寒沼泽草原 ③高寒干草原 ④高寒草甸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③①
2023-10-19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第五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是首个而向太平洋扇区的南极考察站。主站休采用集中式形态、使用特制钢材、安装智慧火眼消防系统,分上下层,下层大部分为立柱结构。科考发现,受海冰扩张的影响,末次冰盛期南极海洋表层生产力明显下降。海洋表层生产力是指在海洋表层水体中,通过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沉降作用,将碳转移到深海的过程,受营养盐、海冰范围、气温、光照、水动力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图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及景观图。

(1)简述我国建设第五南极考察站秦岭站的意义。
(2)说明秦岭站建筑设计的地理背景。
(3)分析末次冰盛期南极海洋表层生产力明显下降的原因。
2024-05-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高三质量联合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9 .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盐分易在地表析出结晶并与土壤颗粒聚合形成“盐结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结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地(     
A.降水稀少B.地表径流少C.蒸发强烈D.地下水位低
2.研究表明,“盐结皮”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削弱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C.大气逆辐射弱D.地表反射率高
3.“盐结皮”的形成(     
A.导致土壤酸化加剧B.利于土壤湿度保持C.导致土壤风蚀加强D.利于土壤肥力提高
2024-01-22更新 | 147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23-24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10 . 气流因地势高差在重力加速下形成的风,称为流泄风。图1为噶顺戈壁区域图。白垩纪时期,噶顺戈壁仍为淡水湖泊,后因气候变化,湖泊干涸。在长期风力作用下,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分布。一些大规模残丘地带,两侧崖壁分层现象明显,呈现出奇特的“千层饼”景观。图2为风蚀残丘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噶顺戈壁风力强盛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亚洲高压近,风力较强
B.山口利于西北风进入,“狭管效应”强
C.气流翻越山地后,在重力作用下风力加速
D.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分布,风力作用强
2.该地残丘崖壁“千层饼”景观的形成过程中未经受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沉积作用B.地壳的水平运动C.侵蚀作用D.地壳的垂直运动
2023-12-14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