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 道试题

1 . 土壤湿度反映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下图示意1979—2017年我国某地区不同深度年平均土壤湿度季节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最可能为我国的(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西南地区
2.与深层土壤湿度相比,该地区冬半年浅层土壤湿度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貌B.海陆分布位置C.大气环流D.土壤冻结作用
3.据图推断,近40年来该地区气候总体趋于(     
A.暖干B.冷湿C.暖湿D.冷干

2 . 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鄱阳湖流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风云气象卫星监测,2022年9月鄱阳湖面积较历史同期偏小七成,为近10年最小值。图为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表为2022年国庆节期间南昌天气情况(AQI即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2022年10月1日-3日,南昌市连续高温天气刷新了当地10月份高温纪录。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国庆节期间南昌天气情况
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白天天气夜间天气风向AQI
10月1日38℃28℃南风61
10月2日38℃28℃西南风44
10月3日39℃28℃西南风43
10月4日32℃19℃多云多云北风236
10月5日22℃18℃北风39
10月6日18℃15℃小雨小雨北风23
10月7日17℃15℃小雨北风13
1.2022年鄱阳湖面积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①鄱阳湖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②流域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③赣江等河流水位偏低,顶托作用弱④长江干流来水量异常偏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22年10月1日-3日,南昌市出现连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可能是(     
①2022年夏季亚速尔高压异常强大②南昌处于冷锋锋前,增温回暖
③鄱阳湖萎缩,调节气温能力下降④全球变暖,造成气候异常现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10月4日,南昌AQI值突然升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鄱阳湖湖底裸露,在北风的影响下空气沙尘增加
B.国庆节游人众多,汽车排放大量尾气,污染严重
C.气温下降,人们开始燃煤取暖,排放大量污染物
D.副高异常强大,盛行下沉气流,污染扩散条件差
2023-10-0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智校协作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3 . 杏花沟位于伊犁河谷北侧的向阳山坡上,每年4月,分布于960米至1600多米之间的3万多亩野杏林相约绽放,引来游人如织。下表为科研人员对野杏林开花物候及相关地理要素的研究统计。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新源县吐尔根乡杏花沟野杏林开花物候及相关要素统计

样地编号海拔(m4月均温(℃)4月均光照强度(lux4月均湿度(%初花
日期
落花日期花期
d
I1100-120017.147705.039.94.94.168
Ⅱ阶1200-130016.322853.841.64.84.169
Ⅲ阶1300-140016.150493.240.64.94.179
1400-150013.246606.746.34.124.209
V>150013.147270.543.34.134.2412

1.杏花沟野杏林(     
A.随海拔升高,初花日期依次推迟B.开花物候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海拔变化
C.赏花期可达两周以上D.开花物候受光照强度影响最大
2.如果去杏花沟赏花,游客需注意(     
A.防晒,因为太阳紫外线辐射强B.防寒,因为昼夜温差大,早晚温度低
C.防山洪,因为正值暴雨集中季节D.防暑,因为白天较长,气温骤升
3.Ⅱ阶样地4月均光照强度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Ⅱ阶样地所在坡向为阴坡,太阳辐射弱
B.Ⅱ阶样地海拔适中,受谷风影响多云雾
C.Ⅱ阶样地湿度最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D.Ⅱ阶样地以缓坡为主,太阳光入射角小
2024-05-13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石二中鄂南高中等三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其中雄伟的南阿尔卑斯山脉构成了南岛的地形骨架。南阿尔卑斯山脉形成和形态演变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作用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又对新西兰南岛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图示意新西兰南岛及周边板块分布。


   
(1)分析板块运动和流水作用对南阿尔卑斯山脉形成和形态演变的影响。
(2)用符号在图中画出南阿尔卑斯山脉,并说明该山脉对其两侧河流特征的主要影响。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域自然环境的形成是其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气候、生物及人为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云南高原干旱河谷散布在云南波状高原和横断山区的局部深切河段谷地,具有长期高温、水分稀少等自然特征,在人为活动的加速作用影响下,形成了易退化的自然植被,土地生产力下降。下图示意云南高原地形环境的变化。



(1)比较分析云南高原不同时期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该地"高山峡谷"地形发育的过程。
(3)分析该地地形对河谷气候形成的影响。
(4)推测该地干旱河谷自然植被的特征。
2023-04-18更新 | 6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本世纪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鄱阳湖水位间断下降。不同因素作用时间和强度各不相同,大规模采砂活动是影响湖盆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是多年平均尺度上不同因素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影响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鄱阳湖水位下降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A.湖盆地形变化B.气候及其他人类活动C.三峡工程运行D.总变化
2.三峡工程的运行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是(     
A.保持水位相对稳定B.降低洪水期水位
C.导致水位间断下降D.提高枯水期水位
3.大规模采砂活动导致鄱阳湖(     
A.泥沙淤积减少B.湖水流动加快C.湖水外泄加剧D.上游来水增多
2023-04-13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吉林省长春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7 . 乌鲁木齐地区东南大风的形成与当地独特的地形和环流特征密切相关(当地也称焚风)。 图1为局部区域地形图,图2示意乌鲁木齐某次东南大风的发生过程中大气垂直剖面的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形对本次东南大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狭管效应作用明显②下坡风起加剧作用③主要由山风引起④位于山地背风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本次东南大风形成过程中,与当地海平面气温、气压变化最接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3-09-11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香山乡(下图)年平均降水量近180毫米。该地采用压砂栽培技术(即从当地采挖的砂石覆盖在自然土壤上)种植的硒砂瓜,因其品质优而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起,为解决长期翻耕种植硒砂瓜对自然土壤的破坏,当地政府拟有序推进种植转型;在各种替代作物中,金银花(多年生常绿灌木,性喜阳,耐阴、耐寒、耐旱,茎蔓着地即能生根,且根系发达)的呼声最高。该地种植的金银花每年开2~3茬花,未开放的成熟花蕾经人工采摘和晾晒后可制成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



(1)说明当初香山乡采用压砂栽培技术对硒砂瓜种植条件的改善作用。
(2)指出长期使用压砂栽培技术对该地自然土壤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与硒砂瓜相比,简述当地种植金银花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4)说明香山乡种植转型给中国特色农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2023-04-08更新 | 6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福建省部分地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泰加林即寒温带针叶林,冷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着大片泰加林,主要树种是高大的兴安落叶松。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泰加林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冬季风③地形④河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在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树林会出现自然倒伏现象,推测其原因是(     
A.树木老化,病虫害影响大B.全球变暖,燕腾作用变强
C.降雪过多,树冠积雪量大D.冻土层厚,树根难以扎深

10 . 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是古环境信息的良好记录者,能反映自堆积以来的风化成壤特征及环境演变过程。一般而言,风化成壤作用会不同程度地改造沉积物各粒度组分含量,并产生次生化学物质和黏土矿物。如图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源某地第四纪全新世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剖面沉积物粒度成分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风成黄土成壤强度的变化特征为(     
A.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黄土层>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现代草甸土层
B.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黄土层>现代草甸土层
C.现代草甸土层>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黄土层
D.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现代草甸土层>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黄土层
2.当地全新世中期总体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B.温暖干燥C.寒冷湿润D.温暖湿润
3.推测距今3100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特征是(     
A.风力堆积作用强烈B.易溶性物质的淋失增强
C.风化成壤作用突出D.东亚夏季风影响强于西风
2024-04-1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