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共同作用,土壤养分逐渐流向植物的冠内,造成冠内土壤养分显著高于冠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种养分汇集现象,称为"肥岛效应"。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下图示意该流域内某种典型植物"肥岛效应"研究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典型植物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C.灌丛D.高寒草甸
2.下列有关该区域“肥岛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冠下凋落物的累积是形成“肥岛”的重要原因
B.利于改善水土状况,增加植物多样性
C.土壤深层不易侵蚀,“肥岛效应”表现更加明显
D.植物降风滞尘作用不利于“肥岛效应”的形成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中丘陵某片区山丘相对高差约3080米,形成了响应旱涝交替的气候特征的“堰塘冲田系统”——丘底冲田(冲田是指蓄水塘下游沿径流路径而建、顺丘麓谷地逐层开垦的多级水田,可通过田埂的升合进行放水与蓄水,一般在秋收后进行休耕,囤水越冬)、汇水筑塘、丘顶植林,“依山靠林近塘面田”的乡村格局形态,宅基地分布零散。下图为川中丘陵某片区等高线图。

(1)说明堰塘冲田系统是如何响应旱涝交替的气候特征的。
(2)指出聚落建筑的分布规律及作用。
(3)指出堰塘冲田系统对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
(4)简析冲田在冬季囤水并休耕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2024-05-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洞里萨湖(13°N104°E)位于柬埔寨的西北部,湖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太阳辐射、云量、风速、水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白天的湖泊表面水温及区域气候因素的标准化值(若某因素的标准化值为正值,则表示该月份高于该年平均值;为负值,则表示低于年平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1.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     
A.与云量同步变化B.春季全年最高C.与风速同步变化D.夏季全年最高
2.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最高的月份(     
①太阳直射该区域,白昼时间最长②总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
③湖水浅,大气一水体相互作用强④风速小,蒸发弱,潜热损失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4-27更新 | 426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德州乐陵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沼是沼泽因水分蒸发、盐分积累或盐湖沼泽化后形成的一种特殊湿地,一般生长有盐生、耐盐植物。位于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被昆仑山等高大山脉包围,有河流79条,其中42条为季节河,是中国内陆河分布最多的盆地,也是世界上盐沼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该地于1958年建成钾肥厂,填补了中国没有钾肥生产的空白。2005年开始,柴达木盆地设立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位置。

(1)分析周围山地在柴达木盆地盐沼形成中的作用。
(2)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柴达木盆地盐沼生态的意义。
2024-02-28更新 | 136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一中、江川一中、易门一中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联考地理试卷

5 . 某地是我国最主要的盐碱土分布区,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某科研团队选择当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盐碱土改良实验。图为“试验区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含盐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河套平原B.云贵高原C.四川盆地D.东南丘陵
2.种植牧草对土壤含盐量变化的影响机制主要是(     
A.增加当地降水总量B.减少地表水分蒸发C.促使盐分向下运移D.降低区域地下水位
3.该研究对治理盐碱地的启示是(     
A.尽量减少林木种植B.施有机肥作用不大C.农耕利于表土脱盐D.自然恢复效果最佳
2022-11-18更新 | 1625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人们常谈"到大海游泳去!"、"到江湖游泳去",如今,"到森林浴场游泳去!"成为新的养生潮流。森林"浴场"能够引发出人们对大自然的倦念,澄清世俗凡间的纷扰"尘埃",消除日常繁忙的紧张和不安,使人的身心得以放松。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某地植被与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小题。



1.“森林浴场”的主要作用说明了植被能够(     
A.固碳释氧,净化空气B.积累养分,维护生物多样性
C.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的发生D.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2.为了更好的营造城市森林“浴场”,专家建议在公园内禁扫落叶,并用碎石子铺路。关于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于营养元素富集在土壤表层B.微生物及虫类生存提供食物及栖息地
C.减少硬化路面,增加下渗D.有利于加强土壤水分的蒸发

7 . 林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导致成熟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林隙对群落演替及生态系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新疆尉犁和轮台两县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处于塔里木河中游,保护区内的胡杨林主要靠吸收河流两岸的地下水存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塔里木河上游进入中游的年径流量大幅度减少。2000年为了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补水,修筑了塔里木河中游堤防阻止洪水漫溢。下图示意该地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新增林隙数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该保护区新增林隙(     
A.1957-1966年增长最多B.1977-2006年逐年增长
C.2007-2011年年均增长最多D.增长速度先快后慢
2.林隙增多会使林内(     
A.昼夜温差减小B.利于森林更新C.空气湿度增大D.喜阴植物增多
3.导致2000年以来该保护区林隙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上游来水减少B.地下水位下降C.中游修筑堤防D.人类活动干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常有多年冻土存在,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的退化,改变了地下冻土融化和冻结的深度,同时也改变了该地区的水循环与水文特征。下图示意某地区多年冻土退化的状况。

材料二疏勒河是河西走廊内流水系中第二大河流,昌马堡水文站以上为其上游。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其径流量显著变化;研究表明,该河段冬季径流变化与多年冻土退化相关。随着上游来水增加,疏勒河下游不断向西延伸,干涸数百年的河道和湖泊重新“复活”。

图1为“疏勒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1956~2021年昌马堡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统计图”。

(1)简述1956~2021年疏勒河上游河段径流量特征。
(2)从河流补给类型的角度分析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冬季径流增加的原因。
(3)分析疏勒河径流变化对其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2024-01-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柚木多分布在海拔700~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喜光喜湿,适宜生长的绝对温度不低于2℃,生长旺盛期需降雨量1100~3800毫米,忌土壤过湿。

材料二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柚木生产和出口国,仰光市是该国最大港口和林木加工基地。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盘山公路运输。2014年,缅甸政府颁布削减天然柚木砍伐、限制原木出口条例。下图为缅甸及周边略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甲地区有利于柚木生长的自然条件。
(2)指出乙河流域在11月~次年4月的主要气象灾害,简述缅甸减少天然柚木砍伐对该气象灾害的缓解作用。
(3)说明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公路运输的原因。
2022-06-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地理试题

10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青西郊野地区水系结构遭到破坏,水体污染严重。2012年,上海市启动青西郊野公园建设,对河道展开综合整治。规划利用生态沟渠收集面源污染径流并进行预处理;规划的生态水岸是河流水体与陆地间的过渡地带。图示意青西郊野公园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生态沟渠的主要作用是(     
A.水质净化B.植被修复C.水产养殖D.农田灌溉
2.生态水岸的最主要功能是(     
A.增加行洪空间B.增加地下径流
C.提高土壤肥力D.提高经济效益
3.河道综合整治贯通水系的主要影响有(     
A.生态调节功能下降B.生物种类减少
C.调节径流作用增强D.水体养分增加
2024-03-02更新 | 63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