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海岸沙丘岩是指在海岸沙丘形成较稳定时,其表层的矿物被水溶解,渗入岩石空隙结晶后蒸发干结而成的链状砂质沉积岩。西奈半岛与以色列南部的沿海地区相邻,在沙丘与海洋的过渡地区都分布有连片的海岸沙丘岩。以色列的沙丘岩宽度比西奈半岛的大得多,沙丘东部边缘的肥沃农田向内陆延伸达40公里。

1.以色列比西奈半岛的沙丘岩海岸宽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向B.洋流流向C.海浪作用D.海岸走向
2.沙丘岩广泛分布的地区
A.多有贝壳类化石和鹅卵石B.近岸海域坡陡水深
C.沙丘洼地常见季节性湖泊D.沙丘链与海岸线垂直
3.与以色列中部高地相比,影响其西部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
A.土壤贫瘠B.水源短缺C.风沙危害D.低温冻害

2 . 垫状点地梅(下图)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900米附近,贴伏于地面,喜光性强,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常与生长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该区域年平均气温﹣0.4℃,年降水量500mm左右,夏季开花季节最适宜光合作用的叶片温度为15℃~1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伴随垫状点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是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高山针叶林D.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2.垫状点地梅生长季节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优点的原因是
①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物内,补充水分   
②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
③大风时,枝叶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   
④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
⑤积雪覆盖,积雪保温作用强,枝叶温度高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3.调查发现,与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区相比,山坡相对平坦的4500~4750米海拔处垫状点地梅分布很少,其原因可能是
A.大气温度较低B.大气降水较多C.地面光照较差D.地面风力较小

3 . 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上)于2008年12月底实现大江截流,各项目正顺利进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向家坝水电站选在12月底截流的原因是(     
A.工程计划安排,无特殊原因B.此季节气温相对较低,利于工人施工
C.避开鱼类的洄游期D.此季节河流流量小,水量小便于施工
2.该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A.库区降水变率增大B.诱发大型的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库区下游水质变差D.该河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减少
2023-01-30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23-24高三上·重庆渝中·阶段练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礁体是人为放置在海底、模拟天然礁石的结构物,由于其突出于海床表面,会导致原有的平稳流场发生扰动,礁体附近的海洋环境也会发生一定变化。人工礁体对鱼群的增殖和聚集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生态效应、流场效应和遮蔽效应实现的,同时,人工鱼礁的引入有助于改善水质,减少海洋赤潮等发生的频率。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早期放置的轮胎礁,由于时间过长,捆绑轮胎的尼龙绳或钢带在海水中逐渐失效,生态效益逐渐减小,至今为止,还有超半数的废弃轮胎在海底等待被打捞上岸。左图示意海底人工礁体,右图为轮胎礁打捞图。



(1)结合人工礁体对水流的影响分析其对鱼群的增殖作用。
(2)简述人工鱼礁如何改善水质。
(3)简述佛罗里达州东海岸轮胎礁的尼龙绳或钢带失效可导致哪些生态效益减小。
(4)基于美国拆除轮胎礁现象,推测我国人工鱼礁的研究方向。
2023-12-16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约旦位于亚洲西部,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约旦西部多山地,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东部和东南部为沙漠,沙漠占全国面积80%以上。约旦西部山区和约旦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在380-630毫米之间,而东部沙漠地区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干燥,风沙大,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约旦能矿资源较匮乏,长期依赖进口。为此,该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清洁能源。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约旦投资、承建发电项目,这将帮助约旦逐渐实现绿色发展的愿景。

油页岩是一种含有固体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从油页岩中可以提炼出页岩油。约旦拥有丰富优质的油页岩资源,其埋藏深度浅,上覆岩层成岩程度低,便于露天开采。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融资建设的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是约旦最大电站项目。

页岩油是最难开采的石油之一。开发过程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并产生大量废水,目前处理这些废水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其注入废水深井,而非回收利用。开采页岩油需要先进的技术。

页岩油里面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开采石油必须用到淡水,如果对水资源处理不到位,后果非常严重。

(1)指出约旦东西部的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说出一种约旦可开发的清洁能源,简述该能源发电站建成后对约旦发展的意义。
(3)说明在油页岩聚集区开采油页岩的有利条件。
(4)目前油页岩开采对当地环境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023-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6 .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湖,图左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考察研究发现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最有效的防沙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右图)。据此完成问题。

1.风沙对锡北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是(     
①填埋路基               ②加大磨损            ③吹翻列车        ④干扰信号          ⑤影响视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⑤
2.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植物难以存活
B.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
C.沙漠地区人口稀少,工程量大
D.投入大,成本高,收益差
3.该地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防沙工程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工程主要目的是减少外来风沙对路基的掩埋
B.石方格只能降低风速,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C.透风挡沙墙主要作用是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速
D.石方格可以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虫灾属于有害生物繁殖过量型灾害,是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大灾害之一。沙漠蝗是蝗虫中最具破坏性的一个种类,高温天气利于其繁殖,其虫卵必须产于土壤之中,主要以植物花、叶等为食。为适应干旱的自然环境一般为散居,但蝗虫食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其快速繁殖并聚集大规模蚕食植物,形成蝗灾。2018年阿拉伯半岛降水异常变化造成当地严重蝗灾,并于2018年12月向东非迁移,2019年6月开始迁移到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地,甚至有直逼中国之势。

材料二:降水距平百分率是反映某地某年降水与多年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当年观测值-多年平均值)/多年平均值×100%,下图为阿拉伯半岛近60年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1)分析2018年阿拉伯半岛沙漠蝗大量繁殖的自然条件。
(2)推测沙漠蝗2019年6月迁移到印巴地区的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列举当地为减少蝗灾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4)有专家指出,本次印巴沙漠蝗难以向我国新疆、西藏和云南迁移,即便侥幸迁移也很难在当地生存繁殖,请说明理由。
2022-02-13更新 | 64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沙柳沙障是可再生、可持续的沙障,在防风固沙、促进植被恢复、改良土壤等生态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毛乌素沙地设置沙柳沙障6、8、10、11、12年的沙丘迎风坡(裸露沙丘地作为对照)土壤各层有机质含量及pH值的时空变化测试分析,结果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5个设障年限中,沙丘迎风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A.各层有机质含量在设障期间均持续增加
B.各层有机质含量在设障期间均持续减少
C.各层均以10年为界,之前持续增加,之后则降低
D.有机质含量表聚效应不明显
2.假设土壤有机质与沙丘的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度在设障10年达到最高值后开始减小
B.植被覆盖度在设障期间一直提高,出现群落演替趋势
C.植被覆盖度在设障10年达到最高值后保持稳定趋势
D.植被覆盖度在设障11年达到最高值后开始减小
3.根据测试分析结果,有专家建议,10年以后需要对沙柳进行平茬等处理。所谓平茬是将树木从根颈处全部剪截去上面的枝条,其好处是(     
A.增加当地的薪柴供应,提高经济效益
B.提高防风蚀和固沙阻沙作用
C.增加自然生长草本植物间对养分的竞争
D.减少其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以实现土壤改良作用
2022-03-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地理试题
9 .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森林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
B.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
C.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D.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2.目前,该森林带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造成的后果最有可能是
A.自然灾害减少B.全球降水增加
C.全球海平面下降D.雪线高度上升
3.下列开发方式中,有助于该森林带进行保护性开发的是
①设立国际基金
②建实木家具厂,生产高档家具
③建自然保护区   
④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结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最小水面只有2700~3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
材料二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萨湖(图)位于柬埔寨西部,湖东南部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湖里鱼种繁多,盛产300多种淡水鱼。


材料三     生活在洞里萨湖区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可以移动的高脚木屋内,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都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船屋”聚落景观。
材料四     近年来,耐克、阿迪达斯相继将在中国的原有生产工厂“外迁”到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或缅甸,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也将部分工厂从中国迁往越南等国。
(1)洞里萨湖湖畔水面上“船屋”特殊聚落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热,利于通风B.适应湖水涨落,便于搬迁
C.用水方便,水运便利D.紧临湖区,利于水产养殖
(2)指出洞里萨河不同月份的流向,并说明其成因。
(3)“缘木求鱼”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说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4)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在水电开发上一直争议不断。请指出其水能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
(5)简析产业转移对越南的影响。
2017-06-06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5月)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