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土面积约为14.72万平方千米。尼泊尔地势北高南低,具有从高原到山地再到平原的典型过渡特征,由北向南分为高山区、河谷区和平原区三部分。尼泊尔可分为5个发展区,共包括774个县。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高度依赖。农业是尼泊尔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产业。南部冲积平原是恒河平原向北的延伸地带,是该国主要的农业区,人口约占尼泊尔总人口的50%,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是人与自然交互的复杂系统。尼泊尔整体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抗风险能力低。下图示意2015年尼泊尔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县域恢复力空间格局。



(1)指出2015年尼泊尔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尼泊尔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抗风险能力低的原因。
(3)相比中部和北部地区,尼泊尔南部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更高,请阐释其理由。

2 . 2008年山东省森林与湿地资源价值核算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经核算山东省当时省森林与湿地产品与服务总价值为4673.03亿元。其中,生态服务价值为3182.08亿元,占总价值的68%。据此回答各题。

1.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灾难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臭氧层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地震、火山灾害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2.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B.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斑马、牛羚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草原(1.5万km2)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草原(0.15万km2)之间迁徙。众多斑马、牛羚横渡马赛马拉境内的马拉河的场景甚为壮观,被称为“天国之渡”,央视曾多次进行现场直播。“动物大迁徙”已成为该区域最重要的旅游项目,肯尼亚的旅游业发展较早,每年游客量约70万,人均旅游支出677美元,坦桑尼亚每年游客量约20万,人均旅游支出988美元。



(1)指出斑马、牛羚迁徙的主要目的。
(2)指出图示草原地区湿季降水类型及降水的主要特点。
(3)与坦桑尼亚相比,说明肯尼亚发展“动物大迁徙”旅游业具有的优势条件。
2021-08-05更新 | 677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仁怀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题。

如果该区域冰川开始出现迅速后退的现象,将会导致该区域此后一段时期内(  )
A.植被状况有所改善B.气候变得更加干热
C.铁路线离山地更近D.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2020-02-1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塞罕坝机械林场位置,表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前后对比表。


时间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年均大风日数年降水量无霜期
1962年24万亩12%83天不足410mm52天
2016年112万亩80%53天460mm64天

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生态脆弱。辽、金时期塞罕坝水草丰沛、林木茂密,兽禽繁集,被称作“千里松林”,树曾是这里最平常的东西,樟子松便是这里的典型树种。公元1681午,康熙在此覆立“木兰围场”。清末,由于国力衰微,围场被开围放垦。到解放初期,这里的树已经变成最稀罕的东西。新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为了恢复这里的往日生机,塞罕坝三代人花55年时间筑就了这里百万亩人工林海,使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使其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现如今,塞竿坝葱郁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1)说明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的主要表现。
(2)分析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区域生态功能。
(3)塞罕坝林区典型原生树种是樟子松,试推测其生长习性。
2019-11-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文)试题
6 . 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