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对植被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变化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状态,而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对象之一。中纬度和高原地区粮食作物发育期缩短,但考虑到未来百年内气候的持续增温,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将可能频繁发生,有可能对作物的生殖生长有阻滞作用。某地农科所研究发现,随着春季温度的升高,冬小麦在春季拔节以后,生长过程加快,细胞浓度持续下降,如遇低温很易受到冻害。下图为春季各月平均气温逐年变化曲线,4月和5月份极端最低气温逐年变化曲线,表为北半球暖温带冬小麦生长周期表。

北半球暖温带冬小麦生长周期表

播种出苗分枼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
9月下旬10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11月底-次年2下旬2月下旬—3月上旬3月中旬4月中上旬4月下旬4月下旬-5月上旬5月上中旬5月中旬6月上旬
(1)指出气候变暖后冬小麦生长周期的长短有何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判断该地自然带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近年来该地区春季作物冻害多发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4)说明从1981年至2008年该地春季气温变化呈现出图中所示规律的原因。
2023-04-1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2 . 额尔齐斯河河谷林原生植物曾一度出现矮化,一些旱生植物甚至沙生植物开始入侵。额尔齐斯河上游流域的生态恢复对阿勒泰地区的生态有很大的保护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额尔齐斯河河谷林原生植物曾一度出现矮化,一些旱生植物甚至沙生植物开始入侵。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
②陡坡修筑稻田
③地表植被被人为严重破坏
④气候干旱,水源匮乏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额尔齐斯河上游流域的生态恢复对下游流域的影响是(     
A.降低地下水水位B.改变自然带类型C.解决缺水问题D.可抑制荒漠化发展
2022-06-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热身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平沟建园”栽培葡萄、芒果、蔬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图1示意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图2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2所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
(2)指出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
2021-11-22更新 | 1302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其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完美反映了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水分配系统。分水制是哈尼人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来确定每块梯田水流量大小的民间制度,是其制度文化的重要体现。下图示意红河哈尼梯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河哈尼梯田体现的是我国哪里的地域文化(     )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2.有关红河哈尼梯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森林的主要作用是为村民提供薪柴 ②梯田主要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是水源
③村寨位于半山腰,利于防洪、耕作 ④分水制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08-10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季节性洪沟是季节性河流流经的沟谷。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区域十大季节性洪沟分布,该区域受风力与流水作用影响显著。暴雨时洪沟径流含沙量极高,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大量泥沙输入黄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通过植被修复、打坝淤地等措施,输入黄河的泥沙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改善。

(1)分析暴雨时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的原因。
(2)分析季节性洪沟中泥沙的主要来源。
(3)洪沟打坝淤地后入黄泥沙减少,试分析原因。

6 . 苏铁,俗称“铁树”,是喜热环境的裸子植物。它起源于古生代末期的二叠纪,在鼎盛期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到第四纪,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苏铁植物大量灭绝。但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部分幸免于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苏铁发展的鼎盛期是(     
A.古生代中期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D.新生代
2.第四纪,四川、云南等地苏铁科植物幸存的主要原因是(     
A.苏铁科植物物种丰富B.冷空气影响相对较小
C.生物破坏作用少D.较厚的土层裹护植物落子
2021-09-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中,下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①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B.②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C.③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B.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C.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减少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2022-01-12更新 | 484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土坑,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但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否则会加剧水土流失。如图1为鱼鳞坑示意图,如图2、3为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示意图。



(1)鱼鳞坑主要影响水循环的____环节和____环节。
(2)黄土高原上修建鱼鳞坑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____。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有一定影响,会使坡下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____,含沙量____,河流洪涝灾情____
(3)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鱼鳞坑如何进行保土、保水、保肥作用。
(4)说明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的原因。
2022-12-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河流、湖泊分布示意图,该区域夏季河流水位高,河流流量大,水循环旺盛,冬季河流水位较低,河流流量较小。



(1)说明甲、乙两湖泊对河流径流的主要作用,并分析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2)推测该河流乙湖以下河段主要的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
(3)简述石灰岩山区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022-12-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如下图),吸引众多游客,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海浪作用
2.影响西北地区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水源C.地势起伏D.土壤肥力
3.下列对西北地区环境适应性最强的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D.丛生禾草植被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