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理老师寒假期间自费去南美洲火地岛旅游、考察,在这过程中,他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该岛屿西侧、南侧海岸线异常曲折;岛屿山地西坡植被茂密,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西部和南部沿海低地多苔藓;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图左为火地岛位置示意图,图右为火地岛地形图。

(1)请描述该岛屿西侧海岸线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在图中甲点处画出所处风带的风向,简要说明该风向的形成过程。
(3)说明造成火地岛各区域植被差异的原因。

2 . 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收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C.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2.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A.“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
C.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3.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人口扩散迁移B.交通工具变化C.文化语言交流D.聚落规模扩大
2023-08-22更新 | 6849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河流袭夺对河流地貌发育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是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是图中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得原干流(古汉江)石泉至安康段演变为汉江支流,即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后的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直接动力是(     
A.地壳隆升B.断层活动C.溯源侵蚀D.气候变化
2.目前汉江主河道(图中南支流处)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其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A.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流量增加——河流侧蚀
B.地壳稳定——河流侧蚀——地壳下沉——河流下切
C.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河流侧蚀
D.地壳稳定——河流侧蚀——流量增加——河流下切
3.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对下游古人类的影响有(     
①水源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②水流湍急,阻止了古人向西迁徙
③阶地形成,有利于聚落形成发展④水患增加,迫使古人向高处搬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九段沙是中国上海市外海的一座沙洲,2005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图)。

材料二:九段沙位于上海市外海,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水,90年代后,上海市在当地进行了种青—引鸟的生态工程,九段沙逐渐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目前,这里湿地植物茂盛,底栖动物生物量巨大,每年均有大量水生生物在此索饵、越冬、产卵、育肥,还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


   
(1)试描述九段沙的形成过程。
(2)试说明在九段沙大量种植芦苇和互米花草(种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简析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能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因。

5 . 鄱阳湖中的碟形湖是指湖盆区内枯水季节显露于洲滩之中的季节性子湖泊,被称为湖中之湖。当地有100多个碟形湖,每年吸引70多万只候鸟来此越冬,是东亚最大的候鸟栖息地。鄱阳湖西岸的星子站位于入江水道和主湖的连接处,是鄱阳湖标志性的水文站。下图示意该水文站不同年份水文过程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鄱阳湖中碟形湖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壳局部抬升B.渔民筑堤挡水C.泥沙沉积不均D.湖水差异侵蚀
2.2019年该地碟形湖显露数量最多的时间为(     
A.3月B.7月C.9月D.12月
3.2022年秋季该地候鸟保护工作者需要完成的工作有(     
①通过GNSS监测碟形湖水位变化 ②组织人员清理湖床垃圾
③补贴农户预留湖边稻田供候鸟吃食 ④对鄱阳湖进行生态补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06-22更新 | 347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鄱阳湖一个连河通江的过水性浅水湖泊,湖水位受到赣江等五河入湖流量和长江干流流量的双重影响。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蓄水影响,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2022年长江流域夏季遭遇高温干旱,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创下了历史新低,“缩水”了8成左右,为70余年来最低。图1是鄱阳湖流域略图,图2是鄱阳湖星子水文监测站不同年份水位过程线对比图。


   
(1)相对于正常年份,指出2022年7月~11月鄱阳湖水位变化特点。
(2)分析2022年下半年鄱阳湖大面积“缩水”的原因。
(3)为保持鄱阳湖水位稳定,有专家建议在湖口建闸(上图),丰水期蓄水后关闭湖口闸门。对此方案分析其利弊。
2023-05-26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题

7 . 石冰川是由常年冻结的冰块和岩石碎块组成冰岩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蠕动,常是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石冰川分布区,可以表明多年冻土的存在,也可以揭示其形成和发育的区域地貌和气候条件。下表示意世界四个山脉(局部)石冰川资料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经纬度范围数量海拔长度主要坡向
大雪山30.0°N~30.5°N,101.5°E~102.0°E2954300~4600799南坡(5.44%)、东南坡(3.06%),其他坡向均匀分布。
天山40°N~44°N,70°E~90°E942700~3900758北坡和东北坡(75%)
阿尔卑斯山(东南部)531708~1846407西北、北和东北为主
安第斯山脉(部分)玻利维亚15°S~22°S544475~5345552南坡(87%)
1.石冰川的岩石碎块(     
A.磨圆度高B.层理明显C.孔腺度大D.分选性差
2.据表可推出石冰川多分布在(     
A.阳坡B.阴坡C.迎风坡D.背风坡
3.与其他山脉相比,大雪山的石冰川在各被向的分布比较均匀,其原因最可能大雪山各坡向(     
A.大气降水量的差异较小B.地面升温快慢大致相当
C.太阳辐射量的差异较小D.植被覆盖率的水平一致

8 . 赫哲族分布于黑龙江省,撮罗昂库是其渔猎时期的一种简易窝棚用圆木杆搭成锥形架子,苫草覆盖表面,一般用于夏秋捕鱼季居住。赫哲族的住宅经历了临时性窝棚与半地下住宅、简易固定住房、砖瓦房的演变过程。下图为“撮罗昂库复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撮罗昂库最有可能建在(     
A.河滩低地B.河流阶地C.阳坡裸地D.阴坡林地
2.撮罗昂库以木材、苫草为主要建材的原因是(     
A.防寒保暖,抵御强风B.通风散热,利于排水
C.轻质建材,抗震性强D.就地取材,搭建方便
3.赫哲族住宅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生产方式B.气候变化C.文化交流D.人口增长
2023-05-06更新 | 862次组卷 | 9卷引用:地理-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科学家在甘肃祁连山北麓渐新世(新生代早期)地层中发现了临夏巨犀的完整头骨,并结合其他证据揭秘了这种史前巨兽穿越青藏高原地区的迁移扩散过程。临夏巨犀身材高大,以树冠上的树叶为食,科学家认为环境的演变最终导致了它的灭绝。

材料二 图1示意青藏高原附近地区从渐新世至现代三个不同时期南北向海拔变化剖面。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图2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景观图。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祁连山所在地区渐新世与现代植被类型的差异及原因。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3-03-25更新 | 4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暑期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简图及考察点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可能来自本次考察报告的描述是(     
A.高原冰川U型谷广布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山麓地带落叶林茂密D.山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在考察点附近(     
A.①地可能直接观察到山顶B.②地可能目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③地可能目测出谷底的海拔D.④地可能直接观察到谷底
2023-03-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