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2)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出。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
(3)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2-06-23更新 | 12043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

2 . 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地形D.岩性
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022-06-23更新 | 13361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郑州某中学校园内有两排银杏树和四棵雪松(下图)。深秋时节,银杏满树金黄,雪松苍翠挺拔,一黄一绿,对比强烈,仿佛一个在夏天,一个在秋天,神奇而美丽,成为校园一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银杏树的特征是(     
A.四季常绿B.秋冬落叶C.有茎花板根D.有革质叶片
2.两排银杏树品种相同且同年栽种,但根据师生多年观察记录,每年都是甲排银杏树先于乙排银杏树变黄,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甲光照差B.甲土壤贫瘠C.乙气温低D.乙浇水少
3.对于郑州的植被类型,地理小组同学有以下观点,你认为科学的是(     
甲:根据银杏判定当地为落叶阔叶林乙:根据雪松判定当地为常绿阔叶林
丙:根据雪松判定当地为亚寒带针叶林丁:应该去野外观察天然植被再作结论
A.甲B.乙C.丙D.丁

4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洋流B.地形洋流
C.纬度大气环流D.地形大气环流
2022-06-13更新 | 7520次组卷 | 3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06-11更新 | 20816次组卷 | 5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2022-06-09更新 | 16892次组卷 | 40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开学摸底)地理试题

7 . 我国学者利用采自黄河源区冰川雪线高度以下的祁连圆柏年轮资料,重建了该地区河流过去近400年的径流变化。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该地区气候资料如图所示。研究表明,祁连圆柏年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降水减少时,祁连圆柏树轮变窄甚至缺失的原因有(     
①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不足②树木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强③光合作用强生长迅速
④冰雪融化导致土壤温度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研究发现1685~1739年,祁连圆柏年轮先变宽后变窄,则该地河流流量(     
A.先变小后变大B.一直不变C.先变大后变小D.间断性变大
2022-06-03更新 | 759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8 . 植被通常被认为是减轻土壤表面侵蚀的关键因素,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减轻风蚀。图示意内蒙古中西部某区域2000年、2017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固沙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高覆盖度草地相比,该区域每公顷林地固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林下地温高B.林地生物量小
C.植株密度低D.植株根系发达
2.推测2000-2017年林地固沙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水分减少B.区域风力增强
C.土壤养分减少D.全球气候变暖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区发育出槽形风蚀坑,主要形成过程是:风蚀裸地→土层破坏→活跃发展风蚀坑→固定风蚀坑→消亡风蚀坑。往往在固定风蚀坑阶段,风蚀坑底部会发育植被,但人类活动又会引起风蚀坑的变动,如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可能会加速其消亡。下图为槽形风蚀坑景观。



(1)简述槽形风蚀坑发育的自然形成过程。
(2)说明图示风蚀坑底部发育植被的原因。
(3)分析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可能会加速其消亡原因。
(4)针对减少人类活动对沙质草原风蚀坑的扰动,试提出合理的措施。
2022-04-20更新 | 42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地理试题

10 .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在空间分布上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同一地带内不同地域土壤性状的差异也较大。读从太行山至滨海平原土壤分布断面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该区域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是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B.土壤由矿物质、水分、空气组成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D.自西向东土壤肥力逐渐增强
2.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地表水系D.地面组成物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