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1 . 河属于黄河的支流,河床起伏较小且较宽阔。某科研团队于夏季在白河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淤泥,从凸岸西南到东北依次发育多种呈条带状的植被。下图为白河某河段凸岸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正确的是(     
A.灌木植被→草本植被→湿生植被
B.草本植被→湿生植被→灌木植被
C.湿生植被→灌木植被→草本植被
D.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
2.该河湾迁移调查结果不可信的是(     
A.利用不同时期遥感图像估算河湾迁移速率
B.河流凸岸从东北到西南灌木树龄逐渐增加
C.河流凸岸从西南到东北灌木生长条件变优
D.河湾迁移速率受流速、流量、含沙量影响
2022-04-1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教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2 .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性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指标,是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质的净创造,决定地球上所有组成成分扣自然生态的生命功能。左图示意研究区范围,右图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B.江南丘陵C.山东丘陵D.东北平原
2.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水热状况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
C.日照天数的变化
D.植被类捌的变化
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鄱阳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农业结构的调整B.城市规模扩大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
2018-01-31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名校大联考2017-2018年度高三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3 . 冰川物质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与消融区的界线。某团队运用模型计算青藏高原不同山地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得出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最高峰海拔/m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m物质平衡线海拔/m夏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
布尔汗布达山北坡617853205231-1.5343.6
南坡-53905305-0.7379.6
达里加山-4636474047361.81047.2
拉脊山4881485747930.7791.9
贡嘎山东坡7556489448781.82748.0
西坡-511450851.11995.8
海子山-5150541454060.3918.2
1.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测贡嘎山(     
A.接近青藏高原腹地B.受寒潮影响较大C.纬度位置最高D.受夏季风影响显著
2.与其他山地相比,布尔汗布达山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远高于物质平衡线,主要是因为该山(     
A.海拔较高B.降水较少C.气温较高D.物质平衡线较高
3.如果地壳持续抬升,率先出现冰川发育的是(     
A.达里加山B.拉脊山C.贡嘎山D.海子山
2023-07-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部分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为研究鱼鳞坑工程对治理坡面水土流失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对比在坡度相同(25°),降雨强度相同(70毫米/小时)条件下黄土高原三种坡面输沙速率随降雨持续时间变化的情况。左图为三种坡面示意图,右图为三种坡面输沙速率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平整坡面,大、小鱼鳞坑坡面前35分钟输沙速率均较小是因为(     
①降水强度小②地表径流小③雨水下渗量大④植被覆盖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列关于大,小鱼鳞坑坡面输沙速率变化特征差异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鱼鳞坑损毁更早、坡面径流量更大B.大鱼鳞坑损毁更早、坡面径流量更小
C.小鱼鳞坑损毁更晚、坡面径流量更小D.大鱼鳞坑损毁更晚、坡面径流量更大
3.如果将模拟实验中的降水强度增大,下列推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平整坡面的最大输沙速率将变小B.小鱼鳞坑坡面损毁的时间推迟
C.对大鱼鳞坑坡面输沙速率无影响D.三种坡面输沙速率峰值均提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兰州黄河段阶地位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在阶段2阶地剖面地层中发育有水平层理、分选差的一层砂土层。下图为阶地剖面地层的堆积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1的冲积层能够形成砾石层,反映当时的自然环境(     
A.上游气候较湿润B.降水季节变化大
C.河流搬运能力弱D.该地地势起伏大
2.阶段2中砂土层水平层理、分选差,可能掺杂(     
①冲积物             ②风积物             ③冰碛物             ④洪积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3.推测因阶地演化导致河谷出现的显著变化是(     
A.河道变多B.河谷变长C.河谷变宽D.河谷变深

6 . 在紧邻长江南岸的现代江滨湖滨地带一、二级阶地上,多发育砂山-黄土堆积序列。砂山多发育在距长江约5km范围之内,黄土堆积则在延伸至距长江20km岗地附近,且其堆积在山前具有明显增厚的特点,往南进入赣东北中低山丘陵地带则很难再发现有黄土沉积。下图为长江南岸现代江滨湖滨地带一、二级阶地上砂山黄土堆积序列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南岸一二级阶地上砂山一黄土堆积物的可能来源(     
①河漫滩细颗粒物质
②湖岸枯水期裸露沉积物
③北方黄土高原的粉尘颗粒
④中亚、西北沙漠远程输送的粉尘颗粒
⑤赣东北山地风化碎屑物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
2.区域内风成沉积体系的发育始于末次间冰期晚期,推测全球变冷对黄土沉积速率的变化及原因(     
A.变大流水堆积能力增强B.变大河漫滩干露物源增多
C.变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减小D.变小风力的搬运能力减弱
2023-07-13更新 | 42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2023年1月,内蒙古呼伦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称:呼伦湖面积比十年前扩大了近5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历史上历经多次扩张和收缩,对湖岸植被优势种的高度、盖度、生物量都有影响。该地区的优势物种从湖边向外依次为碱蓬(嗜盐)、寸草苔(裸露河床优势物种)、芦苇(水生或迎生植被)、羊草、针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近年来湖泊面积持续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A.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B.引河济湖退耕还草
C.泉水上涌的补给量增多D.环境整治植被增多
2.短期内湖泊面积扩大对湖区物种的影响为(     
A.碱蓬增多B.寸草苔增多C.针茅高度增加D.芦苇盖度增加
3.与扩张期相比,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流域(     
①盐度减小②水质恶化③沙化加重④生物量增多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8 . 植物的发芽、展叶、返青、开花、落叶等周期性的现象称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植被返青与春季积温正相关;返青需要一定的低温冷激(冬季一定低温量能够降低植被春季返青时对热量的需求,加速植被展叶、返青)。秦岭山地横贯于我国中部,气候复杂,植被物候空间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山地植被物候的一般规律是(     
A.高山地区,返青早B.河谷地区,开花晚
C.高山地区,花期短D.河谷地区,落叶早
2.近年来,秦岭山地的植被返青期总体呈现出低海拔区推迟、高海拔区提前的变化趋势,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低海拔区春季积温不够B.高海拔区春季增温幅度大
C.高海拔区冬季积温充足D.低海拔区冬季低温量过多
3.研究发现,秦岭北坡植被返青期比南坡更早,最可能原因是(     
A.南坡受太阳辐射影响,积温过多B.南坡受季风影响,低温冷激量少
C.北坡受季风影响,春季降水更多D.北坡受焚风影响,春季升温更快
2022-10-12更新 | 93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地理试题

9 . 珠峰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总面积约351.52km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冰川界认为一座山峰可能存在一个或者更多降水带,专家推测珠峰自然保护区58006400m范围内的冰川积累可能来自地形雨和第二大降水带的补给。下图示意1990202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冰川面积变化特征,其数据源主要采集于每年10月至次年1月的遥感影像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珠峰自然保护区1990—2020年冰川(     
A.面积总退缩量变化表现为先减后增B.退缩面积在海拔8000m以上达到最大
C.低海拔区退缩量较少但退缩率较高D.高海拔处冰川退缩量较大但退缩率较低
2.第二大降水带的水汽来源主要是(     
A.印度洋B.过境云团C.平流层D.山顶冰雪融水
3.材料中的数据源主要采集于每年10月至次年1月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B.使实地考察者免受冻害
C.冰川表面植被覆盖率低D.尽可能减少云层的干扰
2024-04-12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10 . 大气河是长而窄的瞬时水汽输运带,因其携带的水汽通量与亚马孙河相较接近而得名,通常形成于温带锋面气旋内冷锋前侧,研究表明南半球大气河频率与强度对南极冰盖和海冰具有重要影响,图为大气河平面示意图与南极大陆周边多年平均大气河出现频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大气河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aB.bC.cD.d
2.推测图中大气河发生频率分布差异的成因可能是(     
A.南极大陆海拔较低,水汽易于深入内部
B.南极大陆纬度高,气温低,水汽容纳少
C.极地高压阻碍南极大陆温带气旋的形成
D.南极附近海域暖流增温增湿能力较显著
3.大气河对南极大陆冰盖与附近海域海冰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强大气河在夏季对海冰融化起到减缓作用
B.可能加强对南极半岛东侧冰架的崩解作用
C.可能使海冰边缘破碎程度加大、面积缩小
D.携带暖湿水汽对海冰的热力融化夏季显著
2024-03-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月考(五)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