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读图,据此完成图中①~④四地(     

A.年降水量①地比②地大
B.土壤肥力②地比③地高
C.夏季气温③地比④地高
D.海拔④地比①地高
2024-05-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西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地理试题

2 . 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     
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
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
2.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     
A.河流流向不变B.气候趋于湿润C.海拔高度增加D.内流区面积增大
3.推测百色、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     
A.持续增强B.先增强后减弱C.持续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

3 . 下图为纳米比亚位置示意图,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仙人掌等耐旱的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和头发上,他们被称为红泥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纳米比亚(     
A.位于非洲的西南部沿海,濒临印度洋B.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河流稀少
C.近海海水上升补偿是渔场的主要成因D.荒漠在成因上与新疆荒漠相同
2.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①抵御烈日暴晒②防止疾病传播③夜间保持体温④防止蚊虫叮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纳米比亚沿海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的原因是(     
A.夜间气温低,利于水汽凝结B.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
C.位于火山的脚下,土壤肥沃D.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弱
2024-03-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在对库布奇沙漠进行生态治理的早期,人们采取的方式以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植树造林为主,收效甚微。后来,引黄入沙工程从其西侧黄河段引季节性洪水进入库布齐沙漠的低洼地带,在沙漠的内部形成若干面积较大的“湖泊”,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下图为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治理早期,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原因是(     
A.管理不善,植树种草的成活率低B.土壤保水性差,不利于植被着生
C.水资源严重短缺,植物生长困难D.多大风天气,风沙覆盖人工植被
2.引黄入沙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包括(     
A.稳定生态系统B.提高土壤肥力C.空气湿度增大D.缓解防汛压力
3.以下时间中,引黄入沙工程引水量最大的是(     
A.6月B.8月C.10月D.12月
2024-02-27更新 | 884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冻土有永久性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之分。读我国某省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乙在等值线上,则乙的深度数值可能是(     
A.180cmB.200cmC.220cmD.160cm
2.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B.地面反射率增大,干旱严重
C.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D.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
3.下列关于冻土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省季节性冻土呈点状分布
B.最大冻结深度整体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厚
C.该省的季节性冻土深度最厚处达350cm
D.该省全部都是季节性冻土
2024-01-0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6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常出现地表下陷现象,形成众多低于周边的“地坑”,“地坑”深度从几米到上百米不等,“地坑”内的植被长势远不及其周边地区。下图为西伯利亚某“地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西伯利亚“地坑”形成原因是(     
A.地壳断裂下陷B.地下冻土融化C.天外陨石冲击D.流水侵蚀地表
2.“地坑”内植被长势远不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坑”内(     
A.地表起伏较大B.水分含量较多C.热量相对不足D.土壤肥力较低
3.图示“地坑”周边的地带性植被可能为(     
A.落叶阔叶林B.稀树草原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
2023-12-30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暑假期间,哈尔滨某中学的小明同学前往欧洲旅游,第一站是瑞士。在瑞士小明参观了著名的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这里波光粼粼的湖泊倒映着蓝天白云与绿油油的葡萄园,风景十分优美,他拍下了图2所示的照片。图1为瑞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对瑞士的自然风光印象十分深刻,在这次瑞士旅游期间他可以看到(     
A.幽暗森林中密布的板状根B.白桦金黄的落叶铺成地毯
C.冰雪覆盖的角峰直指蓝天D.橄榄叶在阳光下反射光芒
2.小明参观的葡萄园可能位于图1中的(     
A.a点北侧B.b点南侧C.c点西侧D.d点东侧
3.医药是瑞士第一大产业,其现代制药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地处山区,垂直地带性显著,原材料丰富
B.具有化学工业基础及制药业传统
C.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气候适宜,便于生
D.工业基础雄厚,环境洁净优美

8 . 研究发现,新西兰南岛东南部的海滩上的摩拉基大圆石形成于距今6500万至3300万年前左右,圆石的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包裹内核,经过400万~500万年时间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图1示意新西兰南岛位置,图2示意海滩上的摩拉基大圆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板块界线为(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2.与图中山脉东侧河流相比,西侧河流(     
A.流程短,流速小,流量小B.流程长,流速大,流量小
C.流程短,流速大,流量大D.流程长,流速大,流量大
3.摩拉基大圆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海相沉积——风化侵蚀——地壳抬升B.风化侵蚀——地壳抬升——海相沉积
C.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海相沉积D.海相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2023-12-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泥炭指潮湿或地表积水环境中,在土壤表层累积起的一层厚厚的有机物。研究表明,泥炭地的排灌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环均有着显著影响。英国某低注池曾经一度是被水淹没的,后因深渠与排水管网的修建完善实现了快速排水。但如今,该地即便已经成为农业高产之地,仍不时会遭遇洪水侵袭,或在其上空形成“乌碳云”(云的颜色近似乌碳颜色)的阴霾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泥炭地形成的关键依赖于(     
A.土壤肥力下降B.森林植被砍伐C.成土母质形成D.植被大量腐化
2.排灌系统主要影响该地水循环的(     
①大气降水②水汽输送③蒸发④下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该地上空形成“乌碳云”,主要是由于(     
A.泥炭地干燥易燃B.地下水过度抽取
C.全球变暖的加剧D.泥炭受侵蚀流失

10 .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在盆地内多见用于晾晒葡萄干的四周开孔的荫房。传统荫房为土木结构,一般都是平顶长方形格局,墙壁用土块砌成,留有许多方形孔。荫房木橼上设有若干“挂架”,用树枝、铁钩或麻绳固定,以挂晾葡萄。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地形剖面和荫房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吐鲁番盆地葡萄种植活动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是(     
A.北侧多于南侧   水源B.北侧多于南侧   气温
C.北侧少于南侧   气温D.北侧少于南侧   风力
2.吐鲁番传统的荫房多设在住宅房的(     
A.房前B.房后C.房顶D.房内
3.吐鲁番的农民将葡萄鲜果制成葡萄干的原因是(     
A.延长产业链B.改善口感C.利于保鲜D.利于储运
2023-11-24更新 | 352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