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海—气相互作用”。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出现异常,甚至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其中,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因此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2021年10月,中央气象台曾发布消息称我国进入“拉尼娜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水温升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多B.水分交换减弱,蒸发总量减小
C.上升气流增强,大气降水减少D.风力增强,海水运动逐渐加快
2.“拉尼娜状态”下(     
A.智利沿海地区易产生洪涝灾害B.秘鲁渔场的渔获量有明显减少
C.印度尼西亚容易产生森林火灾D.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可能增多
2022-05-18更新 | 63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球知识竞赛强化训练地理试题2

2 . 贵州紫云—罗甸县丛里地下河系统内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层巨厚。地表里串珠状展布着岩溶洼地、落水洞、溶蚀竖井、天窗等。打高地下河(打王坡至丛里)为丛里地下河系统主流,沿断裂带延伸(图中方位角是指以正北为基准,按顺时针方向至目标方位线之间的夹角)。下图为打高地下河纵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打高地下河流向变化取决于(     
A.地表起伏B.地质构造C.地势高低D.岩性差异
2.据图推测,打高地下河的走向为(     
A.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南部为近东西走向
B.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南部为近南北走向
C.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南部为近东西走向
D.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南部为近南北走向
3.打高地下河中部岩溶地貌发育深度大,可能是因为(     
A.岩层厚度大B.平均海拔高C.地下水埋藏浅D.岩石性质坚硬
2022-05-31更新 | 863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东省东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球知识竞赛强化训练地理试题1

3 . 潮塌,是指气温稳定在0℃后,表层土壤解冻,但下层土壤尚未解冻,表层土壤水分又无法向下层渗透,致使土壤含水出现饱和或过饱和的现象,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主要危害春小麦的生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容易出现潮塌灾害的时间和地区是(     
A.初春河套平原B.初冬东北平原
C.初春长江中下游平原D.初冬华北平原
2.潮塌不利于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强,气候干旱B.土壤板结,不易耕作
C.下渗缓慢,土壤过湿D.土壤结冰,温度过低
3.可能加剧潮塌灾害的原因有(     
①秋季灌溉水量较少   ②冬季气温过高   ③秋季灌溉时间较晚   ④冬季降雪偏多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4 .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向西流的河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M、N两条虚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河流、植被茂密B.M表示山脊、植被茂密
C.N表示河流、植被茂密D.N表示山谷、植被稀疏
2.N线部分林木为旗形树冠,推测其较为茂盛一侧的方向是(     
A.西北B.东南C.东D.西南

5 . 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冻结时长与土壤温度呈负相关,积雪、植被覆盖等通过影响土壤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来影响土壤温度状况,进而影响土壤的冻结与消融。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广泛分布的季节冻土的最大冻结深度和土壤冻结时长也逐渐减少。新疆伊犁地区位于中国天山西部,是新疆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下图示意伊犁河谷地的位置及其年降水量和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伊犁河谷地降水量垂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水汽多少B.光照强弱C.降温幅度D.气温高低
2.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在海拔约1200m以上反而出现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增强B.积雪厚度增大C.地形坡度增大D.植被覆盖减少
3.土壤冻结时长逐渐减少可能导致(     
A.沼泽湿地扩大B.地下水位上升C.融雪洪水提前D.生态环境改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