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19482016年陆地与海洋上空整层大气能量的年变化(单位:107J/m2)。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陆地和海洋上空整层大气能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洋比热容大B.海洋面积大C.陆地反射率低D.陆地海拔高
2.自1993年以来,造成陆地与海洋整层大气能量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洋面积扩大B.太阳辐射增强C.温室气体增多D.森林面积增加
3.近三十年来,海洋上空大气能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     
A.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低地B.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增强
C.中国冬季能源消耗量增多D.俄罗斯粮食产量减少
2024-01-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

2 . 图为1979~2022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北极9月海冰范围(     
A.波动下降B.匀速下降
C.1995年前均大于常年平均值D.2015年后下降速度逐渐加快
2.北极海冰范围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A.北冰洋海水盐度降低B.洋面风浪大幅度减弱
C.北冰洋海水的密度增大D.进入北冰洋的暖流增强
3.图示时期海冰范围变化对北极的影响是(     
A.利于建设更多晒盐场B.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多
C.利于北极航线的开辟D.北极熊栖息地的范围扩大
2024-01-19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3 .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A.元古宙末期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2.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2023-11-09更新 | 102次组卷 | 100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流冰是指随水流动的浮冰。冬末春初,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在海流和季风的作用下,来到日本北海道东北部沿岸,形成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受自然条件影响,前来观景的游客并不是总能看到理想中流冰蔓延大海的景观。下图为鄂霍次克海位置及周边环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鄂霍次克海北部冬季多浮冰主要是因为(     
A.受暖流影响大B.该海域海洋性气候突出C.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冰点高D.深层海水盐度低
2.在北海道东北部沿岸,游客不是每次都能看到流冰蔓延大海的场景,其原因可能有(     
①该海域盐度变化大,海冰规模不稳定            ②冬季风不稳定,冬季海冰规模不确定
③有的年份出现暖冬现象,流冰规模萎缩        ④洋流不稳定,导致海冰被带至近岸的不确定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格陵兰岛拥有冰川面积约183万平方千米,占全岛面积的85%,其冰盖整体上呈盾状,目前在冰盖上常出现季节性的、液态水聚集的融池(大的半径有数十米,小的半径约1米左右)和冰面河(如下左图),这些液态水主要由冰尘吸热融化和少量降雨形成,可沿冰隙下渗。下右图示意格陵兰岛轮廓及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冰盖上液态水聚集融池,主要说明融池(     
A.冰尘分布最为集中B.冰面地势相对低洼
C.降雨量最为丰富D.太阳辐射最强劲
2.调查发现,图中甲处融池和冰面河出现频率远高于乙处,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与纬度B.下垫面性质和地势
C.海陆位置与地势D.洋流与下垫面性质
3.融池和冰面河增多,可能导致(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B.海冰的补给量不断增加
C.冰面地表生物多样性降低D.加速冰盖边缘冰山产生量

6 . 下图所示猴面包树,该树种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如同海绵一样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据此回答下题。

1.依据材料可以推测该树种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2.可以推测该树种可能主要分布在(     
A.东非高原B.地中海沿岸C.中亚D.印度

7 . 2019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图示意复原的猛犸象,表为地质年代表(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距今年龄(百万年)主要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植物
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2.58人类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哺乳动物时代
古近纪23.03
中生代白垩纪66.0爬行动物时代
侏罗纪145.0裸子植物时代
三叠纪201.3±0.2
252.17±0.06
1.科学家研究认为,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猛犸象生存的气候条件是(     
A.寒冷B.炎热C.多雨D.干旱
2.推测该批猛犸象可能生存于(     
A.株罗纪B.白垩纪C.古近纪D.第四纪

8 . 南岭是由地质时期燕山运动形成的背斜构造,从整体看,南岭呈东西走向;从局部看,南岭由五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组成。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岭形成五条互不相连的山岭,其主要原因是(     
A.经多次造山运动,地壳隆起成山B.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形成褶皱山
C.地壳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D.地壳断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南岭山区多丹霞地貌分布,形成该处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海水侵蚀
3.南岭对其南侧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阻挡北侧湖泊水汽,气候干旱加剧B.抬升暖湿气流,冬季降雪量大
C.阻挡冬季风南下,减少寒潮侵袭D.促进南北两侧气流交换,减小水热差异
2022-02-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下伴生草本优势植被,升温会抑制其生长。1986年风灾使长白山岳桦林带形成风倒区(树木大量倒伏)。其后小叶章侵入西坡高山苔原带,形成小叶章斑块,而其他坡向未见此现象。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降水丰富,生长季(6-9月)降水量可达958mm,多暴雨,植被覆盖率高,地表多疏松火山喷发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风灾在长白山西坡形成风倒区对小叶章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A.生存空间增大B.水分条件改善C.光合作用增强D.种间竞争减弱
2.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小叶章侵入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风力强劲C.积雪减少D.土地广布
3.目前,小叶章的侵入使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植物群落(     
A.数量增多,种类减少B.数量减少,种类减少
C.数量增多,种类增多D.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2022-02-25更新 | 563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

10 . 吉隆绿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00cm,多生长于海拔3500~4200m的西藏南部山坡岩石隙。吉隆绿绒蒿1976年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被发现,但却没能留下任何影像,自此之后的几十年再难觅踪迹。2015年6月,我国西藏生物影像调查机构在珠峰东坡嘎玛沟首次拍摄到吉隆绿绒蒿的清晰影像,这为吉隆绿绒蒿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同时推动这一罕见物种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适合吉隆绿绒蒿生长的气候条件为(     
A.高温多雨B.温和湿润C.寒冷干燥D.高温干燥
2.吉隆绿绒蒿遭到破坏后,当地环境恶化,土壤严重退化,这体现了(     
A.植被反映土壤的性状B.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显著
C.土壤决定植被类型D.植被影响成土母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