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 道试题
21-22高二上·山东·期中

1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主要是(     
A.硬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3-07-27更新 | 138次组卷 | 17卷引用:地理热点62 水土流失-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2 . 最新研究发现,每年夏季迁徙至北极地区进行繁殖的鸟类,其幼鸟存活率较高;大量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乌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为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迁至北极地区繁殖的鸟类,其幼鸟存活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北极地区(     
A.气温较高B.食物丰富C.天敌较少D.海冰融化
2.鸟粪对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     
A.①增强,③减弱B.③增强,④减弱
C.①减弱,②减弱D.②增强,④增强
3.大量鸟类迁徙至北极地区,有利于(     
A.缓解北极气候变暖趋势B.加快北极极冰融化速度
C.改善北极生物生存环境D.增大北极气温日变化幅度

3 . 湖沼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古气候演变过程。大气中的汞主要随降水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后随径流进入湖泊,并被有机质吸附并沉积。某科研团队对南岭东部大湖沼泽进行钻孔取样,发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湖岸植被、湖泊水位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湖沼相沉积序列中汞含量具有指示流域气候变化的作用。图为湖泊沉积物采样点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科研团队通过对所采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某一段沉积岩层自下向上汞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沉积岩层形成时期(     
A.湖盆地壳下沉B.大气降水偏少C.湖泊面积扩大D.河流侵蚀减弱
2.湖泊沉积物样品中某一沉积层内出现深黑色有机质层,可推测该沉积层形成时期可能出现(     
A.东南季风减弱B.东北季风减弱C.西南季风增强D.西北季风增强

4 . 奎屯河是北疆重要河流,上游山区冰川广布,属于大陆性冰川(大陆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大陆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冰川下限较高)。下游流经大型灌区和工业基地,最终注入艾比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流域冰川呈现缩减趋势。下图为奎屯河流域1987~2007年气温、降水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奎屯河上游的冰川属于大陆性冰川的理由(     
①深居内陆,降水量小②冰川积累量小③冰川末端远低于林线④年消融时间长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
2.由图可知,奎屯河流域(     
A.气温持续升高,冰川、积雪融水增加B.降水量持续增加,加速了产流和汇流过程
C.暴雨频率增加,加速融雪量D.年降水量波动变化大
3.冰川缩减,会导致奎屯河流域(     
A.气温升高造成温室效应B.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碱化
C.植被大面积减少造成水土流失D.河流径流减少造成断流
2022-04-07更新 | 37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铜仁市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湖岸线长度反映湖泊及流域地质、地貌、水文等各种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强度和发展过程,并随着湖泊的演变过程呈现动态变化。下图示意1973-2020年青海湖水位、面积与岸线长度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70-2004年,青海湖湖岸线(     
A.向湖泊中心推进B.向湖泊沿岸推进C.曲折性不断减少D.曲折性未发生变化
2.1970-2004年,青海湖湖岸线发生,主要影响因素不包括(     
A.湖泊水位B.湖区地壳运动C.湖区泥沙淤积D.湖岸地形状况
3.2004-2020年,青海湖湖岸线长度(     
A.呈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B.随着湖泊面积增大不断增加
C.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渐增加D.与水位和面积总体呈正相关
2022-07-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某研究小组于2020年6~11月对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的灌木地、荒草地0~50cm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图1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0~50cm土壤含水量月变化过程图,图2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0~50cm土壤含水量月平均垂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月土壤含水量少于7月,主要是8月(     
A.生物需水量大B.多大风C.地表温度高D.降水少
2.两种土地利用方式0~50cm土壤含水量(     
A.受降水影响小且季节变化不明显B.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C.灌木地的深层土壤水分低于荒草地D.荒草地的水分垂直变化大于灌木地
2022-06-26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珠江三角洲的开发治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了河道采砂、河道疏浚、水库建设等系列措施,因此给河口的自然演变带来影响。因开发治理方式的变化,使得水沙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三角洲河道冲淤状况发生变化。图1和图2分别为珠江三角洲三个水文站1959—2017年的年平均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60-80年代,珠江三角洲河口整体处于侵蚀状态
B.本世纪10年代较上世纪90年代,西江年输沙量减少近半
C.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江上游来水来沙量持续上升
D.本世纪以来,西江河床下切幅度小于北江和东江河床下切幅度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河口系统演变趋势及成因是(     
A.受流域水土保持影响,河道淤积明显B.受水库拦蓄影响,河口水沙量显著减少
C.受河口地势影响,河口淤积大于冲刷D.受采砂和疏浚等影响,河道向窄深型发展
2022-01-28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师附中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

8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下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下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所属植被类型主要是(     
A.硬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   ②林地稀疏,蒸发加剧,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土壤变干
③坡面含水率下降,林地退化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②→④→①→③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④→①→③→②
3.关于该区域植被与环境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山顶主要因气温高,蒸发量大,为灌木草原B.坡面主要因坡度大,土层薄,为疏林草原
C.谷底主要因水土条件好,以中生乔木为主D.光照差异导致谷底到山顶的植被分布差异

9 . 关洲河段位于宜昌至武汉的长江河段,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关洲岛形成过程: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随着南岸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河道演变为双汊型,此后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发生变化,南北流量占比一年中发生变化。洪水期南北四六分,枯水期南北六四分。下图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关洲岛形成过程中三个阶段对应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漫滩环境——动荡的河道河床沉积环境——江心洲的漫滩沉积环境
B.动荡的河道河床沉积环境——河漫滩环境——江心洲的漫滩沉积环境
C.河漫滩环境——江心洲的漫滩沉积环境——动荡的河道河床沉积环境
D.江心洲的漫滩沉积环境——河漫滩环境——动荡的河道河床沉积环境
2.下列有关③江心洲阶段南北河道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河道窄而深,河岸陡B.北河道宽而浅,河岸陡
C.南河道沉积作用强D.北河道侵蚀作用强
3.近年来关洲岛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A.长江三峡蓄水后关洲岛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B.南水北调中线实施调水后关洲岛面积缩小
C.关洲岛滨江堤岸进行生态化、景观化改造
D.大量农业开垦导致关洲岛内部湿地迅速增加
21-22高三上·广东惠州·阶段练习
名校

10 .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和运行期对坝下游河道冲淤、洪枯水位等产生重大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体淤积,是长江干流同流量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河床下切,但同流量洪水位并未出现预期中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河床粗化、岸滩植被、人类活动是使得同流量洪水位提升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河床粗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细颗粒物质来源减少B.上游粗颗粒物质来源增多
C.下游细颗粒物质侵蚀增加D.下游粗颗粒物质堆积增多
2.岸滩植被使得长江中下游河道同流量洪水位提升的过程是(     
A.植被减少,下渗减弱B.植被增加,流速减慢
C.植被减少,蒸腾减弱D.植被增加,截留降水
3.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长江中下游河道同流量洪水位提升(     
①港区和码头建设②桥梁架设③人工裁弯取直④围湖造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1-07更新 | 74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抓重点·破难点】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