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在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是限制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地下水——植物—土壤三者间的互馈作用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土壤特性(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序号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①多戈壁、沙漠,使地表径流减少,增加了地下水
B.②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长
C.③植被群落覆盖度高,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D.④地形种类多,利于多种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丰富
2.根据整体性原理,推测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土壤含水量下降②沙土的比重上升③土壤肥力增加
④植物群落变稀疏⑤草类的比重上升⑥灌木的比重上升
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2 .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影响作用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黄河流域地表水面积(SWA)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为1986~2019年各影响要素对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SWA趋势的影响量和相对影响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黄河子流域区,主河道区(     
A.建设水库增加SWAB.引水灌溉增加SWA
C.人类活动减少SWAD.温度降低增加SWA
2.为增加黄河流域SWA,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人工降水B.修筑水库C.南水北调D.植树种草
22-23高二下·江西·阶段练习

3 . 三峡水库在长江防洪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每年要根据长江不同时段的水量变化来调整库容。下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发生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2.三峡水库主要的蓄、放水时间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7-8月-放水-防洪错峰B.9-11月-蓄水-为来年枯水期有水可放
C.12-3月-放水-便于库区冲淤D.4-6月-蓄水-确保发电稳定
2023-04-1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择题变式题

4 . 黄河三角洲造就了鹤之乡、鱼盐之利、农耕之益。有些农民采用“游耕”模式,每年春耕、秋收来此拓荒,若干年后弃耕。不同于其他大江大河、三角洲活跃的“湾区经济”发展,黄河三角洲建有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选择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三角洲(     
A.风暴潮危害小B.冬季降水集中
C.盐卤资源丰富D.湿地作用小
2.黄河三角洲“游耕”模式的主要危害是(     
A.导致全球气候变暖B.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
C.农产品产出降低D.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
2023-06-20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练09 区域发展(真模混测过关100题)-【尖子生创造营】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频考点提分必刷题(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图所示)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较北方明显,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A.夏季低、冬季高B.夏季低、冬季低
C.夏季高、冬季高D.夏季高、冬季低
2.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     
①南方喀斯特地区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②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深厚,利于地表水下渗
③南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④南方喀斯特地区高温多雨,溶蚀作用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基建狂魔”河狸是生活在河边的一种小型植食动物,他们将巢穴安置在河边,并且将巢穴的入口安放在水下,巢穴顶部还会涂满泥巴,如下图所示。河狸巢穴最底层是由各种石头组建的根基,之后它们会用木头垫在石头上,其中巢穴最内层是由各种柔软的干草和细小的枝条构成。为了扩大水域面积,提高河水的深度,河狸还会利用木头来修建并维护一条长度约几米到几十米的堤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狸将巢穴入口建在水面之下,还会利用木头、树枝来修建堤坝的原因(     
A.方便获取食物B.躲避捕食者C.起保温作用D.减轻大风危害
2.根据材料推断,关于河狸水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巢穴顶部会涂满泥巴可以很好地防寒保暖。
②河狸每年都会把水坝加高以维持原有水深是因为库区泥沙淤积。
③水坝越多,湿地环境可以为水鸟们提供丰富的觅食地。
④水坝增多,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②③

7 . 某地是我国最主要的盐碱土分布区,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某科研团队选择当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盐碱土改良实验。下图为试验区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含盐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种植牧草对土壤含盐量变化的影响机制主要是(     
A.增加当地降水总量B.降低区域地下水位
C.促使盐分向下运移D.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2.该研究对治理盐碱地的启示是(     
A.尽量减少林木种植B.农耕利于表土脱盐
C.施有机肥作用不大D.自然恢复效果最佳
2024-05-10更新 | 44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泰加林主要是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的森林类型,树高一般能达到15~20米,侧根发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其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米)区域。林中常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在“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图左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图右示意泰加林根系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泰加林树木高大,但直根较短、侧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区永久冻土层深厚,根系难以穿越
②林地表层养分水分多,利于侧根生长
③泰加林生长较快,根系集中在地表利于养分汲取
④泰加林树木高大,直根短和侧根发达都利于支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主要是由于(     
①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②西坡是很多河流的源地③西坡接高原地形,海拔高④西坡离海洋较近,降水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倒木圈”区域被清理后会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的原因是(     
A.倒木被清理,树根处会变成土坑,利于水分积累
B.倒木撞击导致地面沉降,形成洼地易于积水
C.倒木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使其下冻土融化
D.倒木被清理后阳光会直接照射地面,冻土融化
2024-04-1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03

9 .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盐分易在地表析出结晶并与土壤颗粒聚合形成“盐结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结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地(     
A.降水稀少B.地表径流少C.蒸发强烈D.地下水位低
2.研究表明,“盐结皮”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削弱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C.大气逆辐射弱D.地表反射率高
3.“盐结皮”的形成(     
A.导致土壤酸化加剧B.利于土壤湿度保持C.导致土壤风蚀加强D.利于土壤肥力提高
2024-01-22更新 | 142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10 . 林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导致成熟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林隙对群落演替及生态系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新疆尉犁和轮台两县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处于塔里木河中游,保护区内的胡杨林主要靠吸收河流两岸的地下水存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塔里木河上游进入中游的年径流量大幅度减少。2000年为了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补水,修筑了塔里木河中游堤防阻止洪水漫溢。下图示意该地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新增林隙数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该保护区新增林隙(     
A.1957-1966年增长最多B.1977-2006年逐年增长
C.2007-2011年年均增长最多D.增长速度先快后慢
2.林隙增多会使林内(     
A.昼夜温差减小B.利于森林更新C.空气湿度增大D.喜阴植物增多
3.导致2000年以来该保护区林隙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上游来水减少B.地下水位下降C.中游修筑堤防D.人类活动干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