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铁路沿线山地众多,气候类型多样,天气多变,广泛分布有永久性积雪、稳定积雪和不稳定积雪。青藏铁路穿越30余个县级行政单元,均为青藏高原雪灾高发县域,近40年铁路沿线雪灾发生频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下表示意青藏铁路沿线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

因子层副因子层(权重)指标层(权重)
致险性
积雪雪灾致险性(0.3)雪灾频率(0.5),雪灾强度(0.5),最大年积雪日数(0.5),最大年积雪深度(0.5)
雪崩雪灾致险性(0.2)雪崩频率(0.5),雪崩强度(0.5),地形坡度(0.5),最大年积雪深度(0.5)
风吹雪雪灾致险性(0.5)最大年积雪深度(0.3),地表粗糙度(0.4),年平均风速(0.3)
脆弱性
物理暴露(0.7)路基和轨道(0.2),桥梁和涵洞(0.15),铁路隧道(0.15),沿线车站(0.2),列车密度(0.3)
灾能力(0.3)基础应灾能力(0.4)沿线安置能力(0.15),通讯能力(0.2),车站及等级(0.15),人口密度(0.15),每千人医生人数(0.2),每千人病床数(0.15)
专项应灾能力(0.3)抗灾减灾工程措施(0.5),自然灾害监测和预报功能(0.5)
救灾环境条件(0.3)铁路与公路的距离(0.2),沿线海拔高度(0.5),与主要城镇的距离(0.3)
(1)从地形角度分析青藏铁路沿线多雪灾的原因。
(2)简述雪灾对青藏铁路的危害。
(3)从脆弱性角度说明青藏铁路沿线雪灾应对能力差的原因。
2022-06-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2-06-03更新 | 57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东南部,地处西秦岭北支东段,古丝绸之路的南线,长安通往河西走廊的必经之路。其北侧有一条呈东西向横贯我国中部的断裂带,历史上沿断裂带曾发生过多次强震。麦积山因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这座赤红色山体垂直高度达142米,山体由砂砾岩构成。每年春夏之际,麦积山周围经常云雾升腾,烟雨弥漫。麦积山的众多窟龛开凿于北魏、西魏、北周三朝,经历1600余年的风雨磨砺,大部分泥塑保存至今。下图为天水市东南部区域图及麦积山景观图。



(1)说明麦积山吸引古人前来开山造窟的原因。
(2)说明麦积山麦垛形孤峰的形成过程。
(3)分析每年春夏之际麦积山周围经常云雾升腾的原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2月20日~22日青海地区经历来自北疆地区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对青海湖周围牧业产生影响。该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西两股,一股是经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青藏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的“西路冷空气”;另一股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的“东路冷空气”。这两股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形成青海湖G锋。下图示意21日20时青海湖G锋位置。



(1)判断此时“西路冷空气”和“东路冷空气”势力强弱的差异,并说出判断依据。
(2)从地形角度,分析造成此时两股冷空气势力差异的原因。
(3)有人认为,此次青海湖G锋对青海湖周围牧业的危害较大,有人认为危害较小。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06-02更新 | 594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苜蓿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苜蓿根部长有100大量根瘤,根系发达,有直根和很多须根,根入土较深,根系周围能分泌酸性物质。首蓿耐干旱,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被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下图示意美洲地区不同地带土壤中首蓿碎屑损失率(枯落物损失率是指枯枝落叶经过一定时间分解后,其损失重量占初始量的百分比)。



(1)苜蓿能改良土壤,请说明理由。
(2)分析图示巴西热带雨林首蓿碎屑损失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内华达山地苜蓿碎屑损失率比波哥大草原低,请给出合理解释。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横断山脉中段的四川省乡城县(下左图)河谷两岸,分布着6000多座外墙均为白色的方形碉房,故称“白藏房”(右图)。白藏房完全使用黏土夯筑,属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室内木柱密架。白藏房整体为梯形,外墙向内倾斜,内墙垂直。其建筑时间一般在晚秋和早春时节。



(1)说明当地居民选择晚秋和早春时节建造白藏房的理由。
(2)分析在河谷建造白藏房的优势条件。
(3)根据白藏房的建筑外貌特点推断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鸭绿江发源于中国与朝鲜边界白头山顶的天池,源头与河口落差达到2440m,流域内年降水量约870mm;夏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60%左右,支流众多,流域多属山区。

材料二: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中以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著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团,在缺衣少粮、装备落后的艰苦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的直接较量。这次战役,志愿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长津湖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湖泊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长津湖地区一般从10月下自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27℃,风雪交加,气候严寒。

材料三:朝鲜族的传统建筑为泥草房,泥草房使用随手可得的稻草作为屋顶,泥土作墙,其遮挡风雨的效果、保暖性、舒适性极好,为广大贫穷的垦民所欢迎。下图为朝鲜族的传统泥草房景观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鸭绿江的水文特征。
(2)结合材料二分析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作战所面临的地理环境困难。
(3)结合材料三分析朝鲜传统泥草房的特征与当地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022-03-19更新 | 7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下左图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下右图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
2022-03-18更新 | 2528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布沙漠被称为变色沙漠,是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海雾有时深入内陆50千米。研究发现,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纳米布沙漠内有呈新月形、线形以及星形的高大沙丘,其中星形沙丘“随风摆动”并不断长高。左图示意纳米布沙漠位置,右图示意星形沙丘景观及风向。



(1)简述沙子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至纳米布沙漠的外力作用过程。
(2)分析沙丘海岸向内陆逐渐由白色增深至红色的原因。
(3)推测沙丘在“随风摆动”过程中形成星形并长高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钦岛位于黄、渤海交汇处,与大陆相隔50多公里。每年大饮岛风力≥6级的大风日数有200多天。该岛50%以上的海岸为基岩海岸,多峭壁、海蚀崖。岛上海湾沿岸,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鹅卵石滩鹅卵石滩具有砾石光滑、颗粒大、面孔隙度大、坡度陡等特点:每年的6-8月,岛上渔民将从海里收获的海带平铺到鹅卵石滩上晾晒,晒干的海带品相好,卖价高,大钦岛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1)分析大钦岛多大风天气的自然原因。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
(3)与平坦沙滩相比,分析该岛鹅卵石滩晾晒海带的优势。
2022-02-24更新 | 525次组卷 | 34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