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栖息地是指能为动物提供充足的水分、食物、隐蔽和繁衍场所等基本环境条件的场所。黑颈鹤是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水藻、玉米为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某科考队进入我国青海玉树的隆宝湿地对黑颈鹤的栖息环境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科考队调查发现,每年秋季,黑颈鹤就会翻越横断山脉到达云南北部的纳帕海越冬,直到第二年春季才返回隆宝湿地。下图为隆宝湿地位置示意图及黑颈鹤图片。



(1)分析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栖息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主要原因。
(3)推测黑颈鹤从隆宝湿地向南到纳帕海迁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障碍。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火地群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有“世界尽头”之称。火地群岛西部和南部为山地,雪线高度仅500-800m,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m,海岸线较为平直。火地岛南部生长着超过全球5%种类的苔藓植物,其中约60%是本地特有的,这些苔藓植物可吸收和储存养分,分泌有机酸,具有固氮、固碳的作用。

材料二 下图为“火地岛位置图”。



(1)说明火地群岛西侧山地雪线较低的原因。
(2)分析导致火地群岛西侧海岸线曲折的地质作用。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苔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2-11-07更新 | 810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测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5月4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出访非洲: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到西非几内亚湾的“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再到静卧西南非洲大西洋边的“石油之国”安哥拉,最后折返东濒印度洋的“动物天堂”肯尼亚。

(1)相比罗安达,内罗毕年平均气温较低,且一年有两次雨季,长雨季大约是3月到5月,短雨季大约在10月到12月,解释内罗毕这种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2)分析埃塞俄比亚被称为“非洲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中国与尼日利亚的友好交往和经贸往来源远流长,尼日利亚是非洲目前第一大经济体,作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石油是其支柱产业,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发展水平低,多数工业制品仍依赖进口,粮食不能自给,基础设施落后。分析中尼经贸往来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2-10-21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四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理课题组在研究“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课题时,有以下两个设想:(1)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2)植被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论证设想一,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mm/年)
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00020~220.12~0.3
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12~150.06
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

为论证设想二,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1)分析降水、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2)解释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材料二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博格达峰垂直分带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野生物种资源丰富。


(1)根据材料分析博格达峰野生物种丰富的原因。
(2)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
(3)分析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2-10-17更新 | 561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地处贵州省东北部,位于北纬27°47'~28°02'、东经108°36'~108°49'之间,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米,由坚硬的板狄变质碎屑岩和变质泥质岩层层堆叠而成。全境山势雄伟,重峦叠嶂,沟谷深邃,瀑流跌宕。梵净山动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物种多,如:珙桐、冷杉、黔全丝猴、豹等。珙桐是第三纪(距今约6500万年-250万年)古热带植物的孑遗,喜生长在气候凉爽、潮湿背阴的环境中,该区拥有全球亚热带地区最大的珙桐连续分布区。佛光是太阳光与云雾中的水滴经过衍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非常罕见的特殊自然现象。梵净山的蘑菇石、九皇洞、新金顶都是佛光多发地带,为游客带来奇异的旅游体验。



(1)根据图文材料,说出梵净山形成中的外力作用过程。
(2)试分析梵净山佛光多发的原因。
(3)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梵净山珙桐等孑遗物种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
2022-10-14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下图为我国宁夏中卫市周边地区分布图


材料2:压砂种地是来自民间的一项农业抗旱技术,即在地表铺垫一层砂石。从2004年起,中卫市以政府补贴方式强力推广这项技术。中卫市香山乡位于中卫市南部山区,香山农民四处拓荒压砂,大片荒漠化土地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瓜田。这种从石缝中长出来的西瓜皮脆、瓤沙、含糖高,同时吸收了砂石里的微量元素硒,很快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进而催生了独具特色的硒砂瓜产业。香山地区现有压砂田108万亩(1亩约为666.67平方米),过去大部分属于荒漠,几乎寸草不生。如今压砂种瓜,年亩均产值可达800元以上,而且地里春、夏、秋三季有绿,生态效益明显。上图示意黄河部分河段水系分布。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卫市发展西瓜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述中卫市压砂田种西瓜可取得哪些生态效益。
(3)简析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8 .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巴尔喀什湖呈现西淡东咸“一湖两水”的现象,解释原因。
(2)从地形、气候、植被方面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022-09-20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格达峰以奇为主,以险为绝,山峰昂天挺立,银装素裹,神骏异常。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由于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又受到西北高空气流的影响。这里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山麓炎热,中高山区湿润寒冷,1月最为寒冷,月平均气温为-16℃至-19℃;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10℃至12℃;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2/3;9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可达65厘米,北坡积雪厚度大于南坡。图示意博格达峰地理位置。



(1)分析博格达峰北坡积雪厚度大于南坡的原因。
(2)简述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2-06-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气候变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贡嘎山冰川普遍出现后退、厚度减薄、面积减少等现象,但其东坡冰川(代表冰川为海螺沟、燕子沟冰川)和西坡冰川(代表冰川为大、小贡巴冰川)末端消融速度存在差异。在冰川形成和向下运动过程中侵蚀两侧及底部的基岩和松散物质,使岩块和砂砾等混杂于冰川内部形成内碛,而表碛是指存在于冰川表面的冰碛物。研究表明,当冰川表碛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冰川消融的影响会发生改变。下图示意1990年与2019年贡嘎山部分冰川表碛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



(1)描述1990~2019年间贡嘎山冰川表碛的总体变化特征。
(2)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说明贡嘎山冰川表碛增多的原因。
(3)表碛的厚度对冰川消融具有两面性,请做出合理解释。
2022-06-17更新 | 5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决胜高考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