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多年冻土掩埋了数千年或上万年的植物和动物残骸,其蕴藏的碳含量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多。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冬季冻土表面会收缩产生裂隙,地表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反复冻融形成冰楔,冰楔可逐渐演变为热融湖。下图示意热融湖形成前后对比。

(1)说出冰楔形成的条件。
(2)推测由冰楔到热融湖的发育过程。
(3)从水循环或气候选择一个角度,简析热融湖形成对其产生的影响。
2024-05-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历史上这里水草肥美,森林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清朝末年,塞罕坝地区开围放垦,导致森林被严重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塞罕坝森林疯狂采伐,加之连年山火,塞罕坝地区逐步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地区开始生态恢复工作,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荒原重新变成林海,为世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供了范例。下图示意塞罕坝位置。

(1)简述塞罕坝地区森林被破坏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若你是塞罕坝地区生态恢复专家,请为该地区由荒原重新变成林海提出策略。
2024-05-1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清镇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科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纳拉伯平原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 石灰岩广布, 人口稀少, 土壤贫瘠, 地表缺水严重,只能生长矮 小灌木, 境内有火箭试验场 。 纳拉伯平原南北狭窄 , 最宽处240 km , 东西沿大澳大利亚湾延伸约 2000km, 海滨地带分布有众多的石灰岩洞穴。下图示意纳拉伯平原地理位置。

(1)分别分析纳拉伯平原土壤贫瘠、地表缺水严重的原因。
(2)比较广西桂林地区与纳拉伯平原地表喀斯特作用的强弱 , 并从广西桂林地区角度解释原因。
(3)简述纳拉伯平原建火箭试验场的有利区位 。
2024-05-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金沙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4高三·辽宁·专题练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海拔高达4828米的祁连山中段,受断层活动等影响在山麓地带形成较大的冲积扇。研究发现,冲积扇扇缘表层土壤盐碱化程度比扇顶高。近年来,为合理利用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中科院专家通过对当地山麓水文、地质状况的考察,提出在该区域冲积扇建设“现代坎儿井”水利工程。下图示意黑河冲积扇地质剖面。

(1)分析断层对黑河冲积扇形成的影响。
(2)分析黑河冲积扇扇缘表层土壤盐碱化程度比扇顶高的自然原因。
(3)专家提出在黑河冲积扇建设“现代坎儿井”水利工程,试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2024-05-12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新七省通用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莱茵河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从阿尔卑斯山到北海海口,沿途河道周围有众多湖泊和湿地,河里的水族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是来自北海的鲑鱼。鲑鱼是溯河洄游性冷水鱼类.不同年龄的鲑鱼喜欢在不同深度活动,以浮游生物、昆虫幼虫、小鱼小虾为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农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几十年间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鲑鱼数量大幅度减少。1987年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CPR)提出了“鲑鱼2000计划”,即鲑鱼在2000年重返莱茵河上游作为本目标的实现标志。图左为莱茵河的综合治理工程示意图。图右为卵石区水流场示意图。

(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莱茵河鲑鱼数量减少的原因。
(2)据图文材料推测河床铺设卵石区对鲑鱼生存水环境的有利影响。
(3)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角度,分析莱茵河综合治理工程对鲑鱼回归的意义。
2024-04-19更新 | 526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新七省通用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灰化土是指具有灰化淀积层(形成于冷湿环境)的土壤,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呈纬向绵延分布。其剖面分化明显,质地上粗下黏,有机质表层含量高,向下锐减,pH值约为4.0~5.5。灰化土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林下草本植被少,多为苔藓、地衣、蕨类等低等植物。

(1)试推测灰化土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
(2)说明灰化土有机质分布随深度变化的原因。
(3)分析灰化土林下草本植被少的原因。
(4)指出灰化土一般不宜于大面积农用的原因。
2024-04-19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七省高考专用)
2024·安徽黄山·二模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在南极洲冰盖边缘地区,冰面湖面积和数量变化较大。在巨厚且坚硬的冰盖底部,受冰盖压力、地热和火山等影响,部分冰融化成水,这些水在冰层和基岩之间低洼处形成冰下湖。冰下湖长期被冰盖所覆盖,具有高压、低温、低营养和黑暗环境特点,提供了独特的生物进化等演变信息。科学钻探是获取冰下湖实物样品的唯一手段。下图为冰湖示意图。

(1)分别指出形成冰面湖和冰下湖的能量来源。
(2)分析冰面湖和南极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开展冰下湖钻探工作的地理意义。
2024-04-19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七省高考专用)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气旋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水汽上升凝结后释放的潜热。在海洋上,热带气旋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水汽、热力和动力,使热带气旋势力不断得到加强。下图示意2023年5月14日北京时间14时遥感图片显示的印度洋上空云系呈现双热带气旋的状况。

(1)对比甲、乙两个热带气旋运动特征异同,并分析原因。
(2)乙热带气旋历经30多天从东侧登陆马达加斯加岛,说明登陆前后马达加斯加岛的风向变化。
(3)分析乙热带气旋持续时间远长于甲的原因。
2024-04-16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一)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历史上这里水草肥美,森林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清朝末年,塞罕坝地区开围放垦,导致森林被严重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塞罕坝森林疯狂采伐,加之连年山火,塞罕坝地区逐步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地区开始生态恢复工作,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荒原重新变成林海,为世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供了范例。下图示意塞罕坝位置。


   

(1)简述塞罕坝地区森林被破坏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若你是塞罕坝地区生态恢复专家,请为该地区由荒原重新变成林海提出策略。
(3)说明塞罕坝地区由荒原重新变成林海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
2024-04-04更新 | 283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喀斯特地区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成土基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成土物质(酸性不溶物)少于碳酸盐岩总物质量10%,远低于可溶性矿物占比。平均需8000年才能形成一厘米厚的土层,土壤石砾含量高、土质疏松。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易形成石漠化。

材料二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使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等3个县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下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分布示意图(左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右图)。

(1)结合材料,从土壤的角度,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
(2)说明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