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朱鹮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4年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直到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一群数量仅为7只的朱鹮种群,这一种群被认定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

2005年,我国汉中朱鹮生存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如今,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朱鹮自然保护区由朱鹮梨园、朱鹮生态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朱鹮生态园是集科研、教学、观赏、保护为一体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游客可以随时见到人工繁殖的珍稀朱鹮。

30多年来,我国加强朱鹮救助研究,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步发展,使朱鹮数量迅速增长,种群质量稳步提升,逐渐摆脱了濒危局面。朱鹮种群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底朱鹮数量已达2600余只。下图示意朱鹮。

(1)简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的原因。
(2)汉中朱鹮生存区域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朱鹮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难题。想一想,朱鹮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你是否赞同在朱鹮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3-09-2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三第三章第一二节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大气环境特征的信息。科学家利用南极冰盖中的冰芯样品,获得了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等气候史料。这一方法为研究几十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过去8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1)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
(2)描述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
2023-09-2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三第三章第一二节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历史上农业生产落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原产于美洲的土豆于17世纪初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种植。到18世纪末,土豆成为爱尔兰大多数居民维持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土豆的高产,使爱尔兰人口从1660年起的180多年里增加了17倍,达到800多万。

爱尔兰选择土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虽缓解了人口和粮食压力,却明显降低了当地农业抵御病虫害的能力。1845年,一种引发土豆枯姜病的真菌首次侵袭爱尔兰。由于爱尔兰的土豆品种不多,缺乏抵御真菌病等的基因,土豆病害很快肆虐全国,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大荒,近100万人死于懂和荒带来的疾病,超过150万人被迫移民。下图示意爱尔兰地理位置。

(1)简要分析爱尔兰谷物农业产量低的自然原因。
(2)查阅有关土豆生长习性的资料,说明爱尔兰适宜土豆生长的自然条件。
(3)议一议,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抵御病中害的能力.
2023-09-20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三第一章第二节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距离南美大陆3700千米的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面积只有165平方千米。2012年,岛上居民5761人。复活节岛上通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大多以凝灰岩(一种火山碎盾岩)雕刻而成。这些石像造型奇特,雕刻工艺精湛,是岛上最具特色的风景。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考古研究,为我们勾画出复活节岛兴衰的图景。公元4世纪,岛上开始有人居住。公元8世纪,岛上人口过度增长,导致食物不足,资源紧缺,人们大量秋代棕桐树,建造独木舟下海捕鱼。各部落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冲突频发。公元12世纪,岛上人口达到顶峰。各部落推行首领崇拜,建造了大量石像,欧伐树木用来运输石像,也作为新柴。15世纪末,岛上森林损失始尽,居民基荒种植谷物,但仍难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原本较发达的文明开始衰落。公元17世纪,岛上人口衰减至顶峰时的1/5,而且部落争端连续不断。20世纪初,岛上的生存条件已经非常恶当,土著居民所剩不多。

(1)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复活节岛,推测该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想一想,岛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3)在该岛文明兴衰的过程中,其环境是如何变化的?议一议,应该怎样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3-09-20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三第一章第二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据图描述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希施金是俄国绘画题材较为单一的艺术家,其作品以反映森林为主。希施金以一种学者的态度来研究和描绘大自然,他的绘画原则是“临摹画不应当加上想象”。有人对希施金作品的评价是:土壤学家看到他的风景画,不但可以判断土壤本身的性质,而且能够判断土壤下面岩石的性质。这种评价有道理吗?试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谈一谈你的看法,以及你会如何欣赏希施金的作品。
   
2023-09-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五章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是非洲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猴面包树”的称呼由此而来。猴面包树树干粗大,直径可达9米,最粗的树干基部圆周达50米,为世界上最粗的树木之一。猴面包树还是著名的长寿植物,树龄长达5000余年。在巴西高原东北部,纺锤树特别引人注目,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纺锤树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纺锤树疏松柔软的木质部是一个特殊的“储水室”,一棵大树可储水2吨左右。旱季来临,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这时,纺锤树就好似插着红花的特大花瓶。

(1)说出猴面包树、纺锤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
(2)议一议,猴面包树、纺锤树为什么都长有粗大的树干?
(3)你还了解哪些奇特的植物?向同学介绍这些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
7 . 读我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结合已学知识,完成相关习题。

(1)观察图中①、②、③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2)观察图中③、④、⑤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3)以海南岛热带季雨林为例,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从海南岛地形、气候等因素考虑,图中AB线上植被景观是否一致?倘若不一致,说出沿线自然景观的差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据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绘制一幅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并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例,阐明各要素间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美洲鹤属于世界稀禽之一,体态优雅,鸣声嘹亮,其高声鸣叫能传播到3千米开外的地方,又称高鸣鹤;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湿地里,被戏称为“水中老人”。美洲鹤曾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大陆湿地。随着移民的到来,大量湿地被排干后变成耕地。人们修筑房屋、道路、沟渠等,使得美洲鹤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再加上猎杀和拾卵,其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如今,美洲鹤逐渐从北美洲大陆湿地上消失,已成为世界濒危鹤类之一。



(1)从整体性角度说明移民在开发土地资源时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为什么尽管恢复了部分区域被破坏的湿地环境,但要恢复美洲鹤原来的生活环境却仍有很多困难?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为什么人工训练美洲鹤并野外放飞,实验成功的难度非常大?
2023-09-0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一第5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苏门答腊岛为世界第六大岛,赤道横穿中部,南北长1790千米,东西宽435千米,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岛西部山地纵贯,分布有90余座活火山;山脉以东为冲积平原,遍布沼泽和湖泊。该岛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这是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海岸推进,冲击力量甚大,可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苏门答腊岛常年高温多雨,各地温差不大,但降水则有明显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仅1500~1700毫米。



(1)试分析导致苏门答腊岛降水空间差异的主导地理要素是什么?
(2)就苏门答腊岛的地理位置来看,当地应属于热带雨林景观。但目前该岛热带雨林仅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偏远的西南部海岸地区。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导致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有限的原因。
(3)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的原因。
2023-09-09更新 | 471次组卷 | 6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一第5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