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4 道试题
1 .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
2.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2016-12-13更新 | 3258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滦南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2 . 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带(生态带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联合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


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1.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B.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
C.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D.减缓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2.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推断其具有的特性是(       )
A.喜阴凉B.耐旱涝C.根系横向生长D.茎干中空而脆
3.与传统硬质河岸相比,石笼网与生态带结合可以(       )
A.增加河流水量B.减少河道淤积C.缩短使用期限D.减轻旱涝灾害
2017-08-06更新 | 3106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80Ma(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Ma,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已成为平缓的陆地。距今2.48Ma,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独特,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推测地质时期横断山区“陆地形成”阶段的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及其成因。
(2)解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形成过程。
(3)分析横断山区生物资源丰富而独特的形成原因。
(4)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对长江源区的河流补给类型变化及流量变化的影响。

4 . 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
A.7~8时B.10~11时C.12~13时D.17~18时
2.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
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
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
3.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2019-04-28更新 | 1824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郴州市2019届高三4月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综试卷地理部分
2020高三上·山东·专题练习

5 . 距今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喷出的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灭性地破坏了长白山林线,迫使植被重新演替。目前长白山植被分布存在独特性,表现在不同坡向植被分布差异明显,且植被发育时间较短,植被带的稳定性较差。下图为长白山遥感影像图,下表示意长白山现今林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坡向坡度地质基础林线以下林线以上
北坡陡坡基岩岳桦苔原、岳桦上侵
缓坡基岩岳桦苔原、岳桦上侵
西、南坡陡坡基岩岳桦、苔原苔原
缓坡火山灰岳桦、苔原苔原、小叶樟上侵
东坡陡坡火山灰地衣、苔藓地衣、苔藓
缓坡火山灰长白落叶松林地衣、苔藓
1.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使各坡向火山灰和浮石的沉积厚度产生较大差异,其中沉积厚度最大的是(     
A.东坡B.西坡C.南坡D.北坡
2.长白山仅有一坡具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依次呈现出甲—乙—亚高山岳桦林—苔原的植被变化,该坡向与甲、乙植被分别是(     
A.东坡,落叶松林,暗针叶林B.西、南坡,常绿阔叶林,落叶松林
C.北坡,暗针叶林,红松阔叶林D.北坡,红松阔叶林,暗针叶林
3.表中信息显示长白山出现了森林上侵苔原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力增加B.冬季风力减弱
C.植被自然演替D.冰雪融水增多
2021-04-14更新 | 700次组卷 | 8卷引用:地理-学科网2020年高三11月大联考(山东卷)

6 . 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导因素是(     
A.成土母质B.生物C.气候D.地貌
2.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秸秆还田、少耕、休耕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全面禁止一切耕作活动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2020-10-13更新 | 1130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图”。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
①盛行西风        ②东北信风      
③冬季风           ④夏季风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2.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
A.农耕发达B.风力增强C.降水偏多D.山脉阻挡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却长得特别茂盛。下列左图为“仙女圈”景观图,右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学术界关于“仙女圈”成因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多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推测,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内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

(1)“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
(2)与一般白蚁相比,纳米布沙漠白蚁深居地下,试分析其原因。
(3)尤尔根斯推测“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密切相关,试分析其形成原理。

9 .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2.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年太阳辐射量多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D.积温高
3.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
2020-08-06更新 | 130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被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夹峙,被称为世界“旱极”,当地气温较低,最高气温仅24℃,成群的企鹅在这里生活,形成独特的“热带冷沙漠”景观。沙漠靠海岸附近时常会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云雾,当地人称为“卡门却加雾”,这种浓雾永远徘徊在低空,既不能变成降雨落到地面,也很难跨过距海1000米左右的海岸山脉,进入阿塔卡马沙漠腹地。智利的研究员从沙漠仙人掌的生存方式获得灵感,发明一种以网捕雾的方法,即在一张大网上布置许多极为细小的网眼,雾穿过网眼时可以凝结成水滴,再通过大网下面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蓄水桶中。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阿塔卡马盐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阿塔卡马沙漠形成独特的“热带冷沙漠”的原因。
(3)分析沙漠滨海地区多“卡门却加雾”,但难以形成降水的原因。
(4)说明阿塔卡马沿海沙漠村庄采用“以网捕雾”对当地居民的主要意义。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