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4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关联。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2.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变化表现为(     
A.一直减小B.一直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3.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的是(     
A.实现河流梯级开发B.实现土地生态环境恢复
C.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D.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2 . 秦直道(下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宽度为20~60米。修筑过程中,工匠将黄土粉碎、焚烧,加入盐碱,并反复碾压夯实路基。明代之后秦直道几近废置,但路面上却少有杂草。2017年11月全线通车的包茂高速,在图示路段与秦直道大致并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直道未沿直线修建主要是为了
A.避免河谷切割B.获得开阔视野
C.临近粮草产区D.降低工程造价
2.秦直道路面少有杂草的主要原因是
A.军民定期维护B.土壤紧实缺水
C.沿线降水稀少D.风沙活动频繁
3.包茂高速图示段不在秦直道基础上修建,主要是由于秦直道
A.沿线地势起伏大B.自然灾害多发
C.沿途聚落数量少D.线路长度太长

3 . 下图为纳米比亚位置示意图。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仙人掌等耐旱的“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和头发上,他们被称为“红泥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米比亚沿海地带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是因为这里 (   )
A.河流入海口附近土壤肥沃B.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
C.位于火山的脚下,土壤肥沃D.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
2.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抵御烈日暴晒   ②防止疾病传播
③夜间保持体温   ④防止蚊虫叮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B.砍伐植被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2-04-13更新 | 36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蔬菜大棚土壤主要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作业和调节,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但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和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显示(     
A.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B.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D.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2.与大田土壤相比,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大棚的保温作用强B.蔬菜肥料施用量大
C.地膜的保湿效果好D.大棚的复种指数高
3.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蔬菜大棚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快于深层,主要由于棚内(     
A.热量充足,不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B.蔬菜根系深,利于吸收深层有机养分
C.雨水淋洗少,浅层养分不易进入深层D.浅层水分蒸发量小,有机养分减少慢
2023-01-24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全仿真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10-11高三上·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6 .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②B.①
C.③D.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
C.⑦D.⑧
2019-10-03更新 | 88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1届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3次月考地理卷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扶持宁夏发展,精准扶贫,福建以当地闽宁镇(左图)为示范点,成功在沙漠戈壁推广种植巨菌草,并利用巨菌草饲养畜禽、培育菌(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右图)。目前,闽宁镇大棚菌(菇)生产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夏季南方因高温高湿菌(菇)产量下降时,销量喜人。

巨菌草原产于北非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温带地区栽培多不抽穗结籽,种籽发芽率仅千分之二;低于0℃时需采取保护措施;栽种一年,可连续收割10年以上。



(1)与福建相比,分析宁夏发展菌(菇)生产有利的温度、湿度条件。
(2)传统菌(菇)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杂木屑用作栽培原料。从成本角度分析闽宁镇利用干草屑代替杂木屑生产菌(菇)的好处。
(3)说明在闽宁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中巨菌草产生的有益作用。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5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产卵繁殖,沿海地区沿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3200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关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沺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一外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下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2)氮元素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该雨林区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分析氮元素由海洋到林木迁移过程。
(3)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主要来源于大马哈鱼。试推测棕熊在河流何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并分析其原因。
2020-04-20更新 | 61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冀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美洲局部图。


材料二:温哥华和渥太华气候资料图。



(1)比较温哥华与渥太华冬季气温高低,简析其产生该特点的原因。
(2)从植被和气候角度,简析五大湖附近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
(3)R河流是世界上径流量最稳定的河流之一,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4)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角度,解释冬季洛杉矶地面辐射较温哥华强的原因。
2020-10-26更新 | 6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版)10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充分利用海陆风B.避开天敌
C.低湿地分布较广D.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2.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B.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开辟新的迁徙路线D.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3.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
A.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B.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D.上升气流显著
2019-09-02更新 | 1035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地理(实验班)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