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80Ma(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Ma,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已成为平缓的陆地。距今2.48Ma,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独特,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推测地质时期横断山区“陆地形成”阶段的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及其成因。
(2)解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形成过程。
(3)分析横断山区生物资源丰富而独特的形成原因。
(4)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对长江源区的河流补给类型变化及流量变化的影响。

2 . 某游记记载:“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在约200km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此段旅行发生的时间最可能在(   )
A.3月B.7月C.9月D.12月
3.此段行程中较为可信的现象是(   )
A.公路的限速值变得越来越高B.牧民将成群的牛羊赶到山下
C.河流因凌汛导致河水排泄困难D.公路沿线的植被覆盖越来越好

3 . 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图”。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
①盛行西风        ②东北信风      
③冬季风           ④夏季风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2.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
A.农耕发达B.风力增强C.降水偏多D.山脉阻挡

4 .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下图示意湖南崀山丹霞地貌植被。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山顶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土壤C.热量D.坡度
2.图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B.海拔低C.陡崖反射阳光D.地形封闭
3.若只考虑山体的崩塌和侵蚀,该地植被的演变最可能是( )
A.沟谷雨林的范围将会扩大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将会扩大
C.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持续下降D.区域植被类型将会增加
2019-04-20更新 | 1547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1月)综合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5 . 北半球的极寒之地不在极地而在奥伊米亚康。该地位于俄罗斯东部的山间盆地,最冷月月均温-50.1℃,永久冻土广布,有北半球“寒极村”之称,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只有6—8月月均温度在10℃以上。当地居民主要以驯鹿、鱼以及马肉为主食,饮用水主要靠温泉,所住的房屋(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下图示意奥伊米亚康村的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极寒村”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
B.受极地东风影响,冬季寒冷
C.盆地地形保温作用差
D.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冷空气堆积
2.奥伊米亚康村极寒的气候对当地影响是
A.无霜期短,农作物品质高
B.交通不便,以雪橇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C.输水管道多埋于地下,以便保温
D.人们喜食鱼、驯鹿等肉类食品,利于御寒
3.奥伊米亚康村的木屋(房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对此的看法正确的是
A.特有的民族风情B.为抵御强风,顺势而为
C.室内外温差造成冻土的冻融不均D.半埋进泥土中,有利于保温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钦岛位于黄、渤海交汇处,与大陆相隔50多公里。每年大饮岛风力≥6级的大风日数有200多天。该岛50%以上的海岸为基岩海岸,多峭壁、海蚀崖。岛上海湾沿岸,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鹅卵石滩鹅卵石滩具有砾石光滑、颗粒大、面孔隙度大、坡度陡等特点:每年的6-8月,岛上渔民将从海里收获的海带平铺到鹅卵石滩上晾晒,晒干的海带品相好,卖价高,大钦岛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1)分析大钦岛多大风天气的自然原因。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
(3)与平坦沙滩相比,分析该岛鹅卵石滩晾晒海带的优势。
2022-02-24更新 | 525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读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A.冰期B.间冰期
C.温暖期D.寒冷期
2.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A.养分循环加快B.污染程度减轻
C.水热条件变差D.生产潜力下降
2017-08-22更新 | 2365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18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存储?为什么?
(4)近年来,图中A河流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
2022-10-15更新 | 52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8届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总复习:考点强化练7 外力作用与地貌

9 . 温带雨林是指在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生长的针叶或阔叶森林,温带雨林在很多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W岛(下图)温带雨林广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W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种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阴雨冷湿,年均温较低,光热不足B.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植物种类少
C.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D.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
2.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比,W岛的温带雨林
A.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B.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C.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D.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
2020-05-05更新 | 960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2-13高三·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10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22-06-16更新 | 513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