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某旅行者在左图地区旅游,发现甲地分布着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蜂巢屋”(下右图)。“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土塔状建筑主体用规则的多边形土坯砌成,站在屋内仰望,仿佛置身于蜂窝中。独特的“蜂巢屋”充分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当地典型的传统民居。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蜂巢屋屋顶呈圆锥形,用带有草筋的土坯紧压而成,高高耸立,坡度很大,主要原因是
①减少阳光的照射   ②利于冬季快速排除雨水,减轻屋顶压力   
③减弱风沙对房屋的冲击     ④保持建筑物的美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蜂巢屋“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主要目的是
①夏季防风沙  ②增加室内湿度       ③降低夏季室内温度  ④抵御雨水侵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关于新疆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有(     
A.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地表水匮乏,植被稀疏
C.绿洲土壤贫瘠D.流水地貌显著
2021-10-0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
2.在塔克拉玛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为风成地貌,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中
A.气候对地貌的影响B.土壤对地貌的影响
C.地貌对气候的影响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12-13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5 .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处于贵州省铜仁市,于2008年6月30日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2018年7月2日,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8年10月17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黔金丝猴、珙桐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1)简述梵净山物种丰富的原因。
(2)简要评价梵净山旅游开发的条件。

6 . 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温带地区。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树的90%以上,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恢复较为缓慢
B.火后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达到峰值
C.火后25年以后,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下降迅速
D.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大致呈正相关
2.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是(     
A.高大乔木B.低矮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
3.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土壤养分充足                                   ②森林郁闭度高
③环境温度升高                                   ④土壤pH值降低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7 . 黔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仅分布在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梵净山(主峰海拔2572 米),数量约700只,从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看,其对植被类型有明显的选择性,且移动范围受食物多少影响,下图示意释金丝猴不同季节的日均移动距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黔金丝猴的食物主要来自
A.人工投食B.高山草甸C.高山灌丛D.常绿阔叶林
2.甲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8 .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受海洋影响显著B.南北纬度跨度大
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D.受地形影响显著
2.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
A.0~200米B.200~400米
C.400~1 800米D.2 000~3 500米
3.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
A.减少水分蒸腾B.抗寒
C.减轻病虫危害D.增强光合作用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9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分别是
A.植树种草、降水增加、洪涝减少
B.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洪涝减少
C.毁林开荒、降水减少、洪涝增多
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增多
2.该示意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稳定性B.地带性
C.差异性D.整体性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下图示意①②两区域地理位置和等高线分布。①区域东南侧全年干热,沙漠广布,但沙漠边缘有喜温湿的棕榈分布;西北部花木繁茂,风景如画。②区域范围内景观差异则不明显。



(1)比较①②两区域地理位置的异同。
(2)分析①②区域内部地理景观差异程度不同的原因。
(3)说明①区域沙漠边缘有喜温湿的棕榈分布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