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图中的湖泊是中亚地区著名的巴尔喀什湖,以东咸西淡闻名世界近年来该湖的水域面积呈减小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终年干旱——深居内陆B.终年湿热——受赤道低压影响
C.终年寒冷——位于极地D.终年温和——受盛行西风影响
2.造成近几年巴尔喀什湖水域面积呈波动减小趋势的主要人为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B.人口增加,围湖造田
C.冶金发展,湖水消耗大D.水利建设,灌溉量增多
3.下列改善图示区域生态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
A.发展节水农业,控制用水量B.大规模抽取地下水,扩大淡水来源
C.大规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D.人工融化高山冰雪,增加河流水量

2 .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概括我国A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简要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3)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特大沙尘暴的变化趋势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说明其主要人为原因。
2018-10-0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个生物基因库,瓦式雅罗鱼唯一的栖地和众多鸟类的天堂,是北方地区的天然气候屏障,有着多元化的综合地貌及生态景观,达里诺尔地区近几十年来气候暖干化现象明显,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增强。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地区实行牧区草原承包制后,使牧区生产力要素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加快了草原农牧业的发展,但是对草原生态产生了比正常轮牧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下图为达里诺尔区域图。

(1)判断达里诺尔流域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析达里诺尔地区成为鸟类天堂的原因。
(3)说明达里诺尔湖泊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4)分析牧区草原实行承包制后草原生态问题比正常轮牧更为严重的原因。
2018-03-02更新 | 344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鲑鱼(又叫三文鱼),属洄游性鱼类,喜栖冷水(水温小于18℃),主要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沿岸的河流中。幼时,在淡水河里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育肥,成熟后,它们会溯河洄游到自己的出生地繁育后代。溯河产卵洄游期间(每年7月~10月间)不再摄食,它们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到达产卵场(产卵期为8月~次年1月)。加拿大的亚当斯河段(如图)产卵区是红鲑(在大海中红为亮银色,洄游后改变为红色)产卵的最理想河段,该河段河道曲折,岸边树木,临水的灌木丛生,河道中多沙砾,河水不易结冰。上游的亚当新湖属冷水湖,湖水很深。下游的苏士瓦湖面积巨大,湖中含有高浓度的微型浮游生物。

(1)分析北太平洋成为鲑鱼育肥生长海域的主要原因。
(2)分析加拿大红鲑在长途跋涉回到出生地产卵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3)分析位于两湖之间的亚当斯河段成为加拿大红鲑最佳产卵区的优势条件。
(4)近年来加拿大红鲑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为保证红鲑鱼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花园口站年径流及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年径流和输沙量都增大B.年径流和输沙量都减小
C.年径流量先减后增,输沙量减小D.年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增大
2.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上游植树造林C.流域降水增多D.上游修建水库
3.该变化可能导致下游(  )
A.三角洲增长减慢B.淤积增加,河床抬升
C.洪涝灾害加重D.土地荒漠化
6 . 地理学中,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平衡。图为我国1980年至2005年能源生产(图甲)和消费(图乙)重心变化图。读图,回答各题。

1.1980年至2005年我国(     )
A.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大致一致
B.能源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在空间分布上完全一致
C.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由北方地区移到南方地区
D.能源生产重心东西向的变化小于能源消费重心的变化
2.1980年至2005年我国能源生产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东部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
B.东北、华北地区油气和煤炭资源的开发
C.西南、西北地区油气和水能资源的开发
D.东南部沿海地区核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

7 . 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境内,该地石灰岩峰丛广布,连片的原始森林长在石山上,因生存环境不同,山脚洼地和山顶的树木形态差异较大。(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峰丛主要的形成过程是(     
A.流水溶蚀→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
C.地壳下沉→岩层沉积→流水侵蚀D.岩层沉积→地壳下沉→流水溶蚀
2.与山脚洼地相比,山顶附近的树木(     
A.叶片更硕大B.较粗壮、高大C.根系更发达D.较矮小、纤细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5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产卵繁殖,该地沿海地区现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3200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下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2)指出弗雷泽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3)氮元素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该雨林区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分析氮元素由海洋到森林的迁移过程。
(4)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主要来源于大马哈鱼。试推测棕熊在河流何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并分析其原因。
2020-12-22更新 | 326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2 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9 . 如图为某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垂直地带性
C.非地带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班公错是西藏阿里地区狭长的裂谷湖。现中国控制该湖东部约三分之二,印度控制西部约三分之一。湖面海拔4240 米,长约155 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最窄处仅5米。

材料二:班公错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班公错是一个内陆湖,湖水清澈,透明度3—4米。该湖水质奇特,盐度东西方向差异大。这里幅员广阔,海拔高,地形复杂,河湖众多,气候独特,是中国一些特有珍贵动物的乐园。其中藏野驴、金丝野牦牛、藏羚羊、盘羊等,在此地广泛分布。


(1)推测班公错形成的地质过程。
(2)说出班公错盐度的东西差异,并阐释其成因。
(3)分析班公错周边地区成为特有珍贵动物乐园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