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9 道试题
19-20高三·浙江·阶段练习
名校

1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①、②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地形地势
2.图中③地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叶质坚硬,根系发达,反映当地自然环境(     
A.土壤贫瘠B.终年少雨C.夏季干热D.地下水短缺
2020-11-22更新 | 1090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地理220

2 . 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带(生态带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联合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


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1.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B.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
C.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D.减缓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2.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推断其具有的特性是(       )
A.喜阴凉B.耐旱涝C.根系横向生长D.茎干中空而脆
3.与传统硬质河岸相比,石笼网与生态带结合可以(       )
A.增加河流水量B.减少河道淤积C.缩短使用期限D.减轻旱涝灾害
2017-08-06更新 | 3106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卷:2.2-2.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及城市化

3 . 舍尔金井位于俄罗斯雅库茨克市(62°N,130°E),水井的挖掘前后历时10年,总深度达116.5 m。由于舍尔金井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之后一直有专人保持长期的温度监测,并将井深延伸到了140 m,然而舍尔金井作为水井却始终未能取到饮用水。如图示意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井中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由此推断舍尔金井适宜挖掘的季节为(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主要因为该地       (       )
A.冻土深厚B.气候干旱C.无地下水D.技术落后
3.运用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资料,可研究该区域       (       )
①土地荒漠化问题       ②多年冻土退化问题       ③水资源缺乏问题       ④气候变化问题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 .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2.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D.热带草原
2023-01-22更新 | 339次组卷 | 29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5 . 胡杨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照样枝繁叶茂(如右图)。人们赞美它为“大漠英雄树”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美誉。近几年部分地区胡杨林整片枯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气候变干②过度垦荒,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③为解决生活能源问题,滥伐胡杨林致死④夏季风势力弱,水汽难到达,降水稀少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2.下列关于改善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     
A.停止对沼泽的开垦、发展旅游B.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C.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D.禁止各项用水,封山育林

6 . 风火山地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区,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夏季融化深度为0.8-1.5m,土壤发育缓慢。区域内植被群落类型有高寒沼泽草甸、高寒高草草甸、高山草原。下图表示2004-2017年风火山多年冻土区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的月平均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决定该区域夏季气温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拔C.植被D.土壤
2.该区域冬季相对湿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风力小,蒸发弱②土壤冻结,蒸发弱③气温低,蒸发弱④白昼短,蒸发弱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10-24更新 | 1133次组卷 | 11卷引用:2.3.1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学易精品同步课程

7 .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成煤时期,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2.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
3.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D.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频频歉收

8 . 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导因素是(     
A.成土母质B.生物C.气候D.地貌
2.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秸秆还田、少耕、休耕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全面禁止一切耕作活动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2020-10-13更新 | 1130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O℃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动层,在暖季全部消融。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大幅隆起,冻土发育。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地表年均温约-0.5~1.76℃。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多年冻土。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



(1)简析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
(2)受地表覆被与水分影响,该地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试作出合理解释。
(3)观测显示,近年来该地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
2020-02-03更新 | 1119次组卷 | 19卷引用:5.2 土壤(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新教材人教版)学易精品同步课程

10 .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2.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年太阳辐射量多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D.积温高
3.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
2020-08-06更新 | 1308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达标检测(人教2019版必修一)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