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下面左图)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131万立方米。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其发电能力3350兆瓦,随着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呈明显减缓态势。同时,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和园区灾害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下右图),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1)分析光伏产业对塔拉滩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
(2)说明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
(3)简述塔拉滩光伏产业和龙羊峡水电站的互补作用。
2023-01-29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下图为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1)比较图中银川所在地与P地的风沙危害大小,并说明宁夏平原形成“塞上江南”的有利条件。
(2)说明过度引水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3)说明宁夏平原密集的灌区对下游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2022-01-25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全国3文综地理高考真题(非选择部分)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源区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形成了大量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发育了“辫状水系”。每年4~10月份,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洲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每年的冬春季午后,“辫状河道”又成了风沙的策源地,漫天飞扬的风沙严重威胁到横跨沱沱河的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下图示意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



(1)简述沱沱河“辫状河道”的形成原因。
(2)分析每年4~10月份,沱沱河“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天然产房”的主要条件。
(3)分析“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成为风沙策源地的原因。
(4)简述冬春季沱沱河“辫状河道”的风沙对青藏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6月1日—7月28日以来,中央气象台共发布52天暴雨预警,长江、淮河流域多条河流湖泊水位超高,全国数百条河流发生超警戒线洪水,甚至超历史记录的洪水。专家指出,2020年夏季江淮地区降水持续性异常偏多是西太平洋副高强、高原积雪多及全球气候异常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材料二: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外洪、内涝的双重影响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下表为1998—2016年我国五次大洪灾受灾区域及受灾情况。

年份

主要受灾流域

受灾面积(千公顷)

受灾死亡人口(人)

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

1998

长江、松花江

22291.8

4150

2.99%

2003

淮河、黄河、长江

20365.7

1551

0.95%

2010

长江、松花江

17866.69

3222

0.915

2013

珠江、长江、辽河

11777.53

775

0.53%

2016

长江、淮河

9443.26

686

0.49%

(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阐述2020年夏季江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
(2)简述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偏多影响江淮地区降水的机理。
(3)根据材料二,推测我国2020年洪灾的受灾情况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4)简析洪水灾害对农田产生的危害。
2020-11-15更新 | 402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5 . 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5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在未来24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A.气压升高,气温下降B.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C.风力增强,天气转阴D.风力增强,气温上升
2.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洋流B.位置、纬度C.洋流、地形D.纬度、地形
3.冻土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树木多扎根较深B.图示地区河不易形成沼泽
C.图示地区气候冷湿D.图示地区建筑物更加稳固,利于交通建设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栀子性喜温暖不耐寒,适宜生长温度为23~28℃,当气温>30℃时生长缓慢,而温度低于10℃则停止生长,生存最低下限温度为-10℃。黄栀子好阳光,光照充足则植株矮壮,结果多;而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的环境其易道介壳虫危害。黄栀子的成熟干果可提炼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用化工等行业;栀子花经烘干后,可作为山珍名菜,栀子花可以加工提取浸膏,用于多种香型化妆品等,在国内外市场销量大。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发展黄栀子的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左图、右图分别是南康区与其他地区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对比图,极端最低气温对比图),当地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每年定期对黄栀子整枝修剪,但当地缺少黄栀子的加工企业和技术。当地种植户缺少黄栀子烘干房,大部分鲜果需要外销,价格偏低。



(1)分析南康区发展黄栀子种植的气温优势。
(2)分析南康区种植户每年定期对黄栀子整枝修剪的主要目的。
(3)推测南康区过度种植黄栀子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4)对当地做强黄栀子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0-06-22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名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广西桉树种植面积达200万公顷,近两年因“桉树是地下抽水机、耗肥机、有毒……”等言论的影响,广西各地“清剿”桉树,退林还田。但也有人认为,桉树和森林一样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不应砍伐。下图示意桉树生长特点和广西桉树产业关系。

桉树种植要求及生长特点

推荐密度

生长阶段

生长特点

1500棵/公顷

2~6年

高生长,耗水多,平均每年长高2~3米

6~10年

粗生长,耗水较少,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大于2厘米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广西持续种植桉树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经实地走访发现,广西桉树林下“寸草不生”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中心表示桉树无毒,也并非抽水机。结合材料,为洗清桉树“抽水机”“有毒”等罪状提供依据。
(3)简述广西发展以桉树为中心的木材加工业的意义。
(4)请结合材料,为广西今后桉树种植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8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温室大棚示意图,厚厚的土墙、挖低的地面是其特色。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农民在大栅内挖低地面,其主要目的(     
A.防止土壤肥力流失B.利于农作物吸收地下水
C.提高农作物生长区域土温D.扩大农作物生长空间
2.地面挖深一般控制在0.5~1.5米,若深度再增加会影响棚内(     
A.气温和土壤肥力B.空气湿度和土壤肥力
C.光照和大气成分D.光照和气温
3.据温室大棚的建造特点,可推测(     
A.土墙位于大棚的东侧B.该地土壤肥力低
C.当地地下水位较深D.该地土层深厚、灌溉水源充足

9 .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800~1500米。狐猴是马达加斯加岛独有的动物。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1000mm以上却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大,影响最小的的因素是(     
A.盛行风B.暖流C.下垫面D.纬度
2.猴面包树在岛上的主要分布区是(     
A.东部B.西部C.全岛D.山顶
3.狐猴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岛(     
A.物种丰富B.食物丰富C.长期孤立D.气候适宜
2021-09-14更新 | 30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
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
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
2.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  )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
D.草原进化,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