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0 道试题

1 . 多年冻土是指地下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是一种由冰胶结合且性质特殊的土体,其厚度一般具有稳定性。热融湖塘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冻土季节融化深度加大,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积水后形成的湖塘,其广泛分布在多年冻土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某热融湖塘湖心温度随深度和时间的变化特点,该湖为封闭性湖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热融湖塘湖心(     
A.湖水深度小于湖冰厚度B.水温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
C.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D.底层的水温变化大于表层
2.热融湖塘底部冻土融区将在冬季快速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与湖泊水体的温差B.气温与冻土层的温差
C.湖泊冬季与夏季的温差D.湖泊与冻土层的温差
3.随着热融湖塘的发展,其最大深度最终将(     
A.等于冻土层的上限深度B.等于冻土层的下限深度
C.高于冻土层的上限深度D.低于冻土层的下限深度
2020-07-19更新 | 1324次组卷 | 4卷引用:“皖豫联盟体”2019-2020学年高三第四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2 . 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当地称为“血瀑布”。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据此完成问题。



1.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却高达25℃,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
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其热量散失,形成“温室效应”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2.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论正确的是(     
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
B.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
C.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
D.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

3 . 下图为某大洲一种民居模型图,该民居主要用料为茅草,除就地取材、成本低外,另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功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茅草屋所适应的地理环境是(     
A.多暴风雪B.常年酷热C.多暴风雨D.多火山、地震
2.该茅草屋景观反映出当地(     
A.缺少坚硬岩石B.没有高大树木C.生产力水平低下D.建筑技术精湛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
2018-12-26更新 | 2726次组卷 | 15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年级12月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

材料二典型丹霞地貌为流水侵蚀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图)。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2)请说明丹霞地貌山顶植被变异为硬叶植被的原因。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4)从外力流水作用角度,分析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的原因。
2021-01-13更新 | 78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最有可能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C.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2019-01-30更新 | 282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课标I)
19-20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2019-09-06更新 | 2067次组卷 | 67卷引用: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中图2019版必修一)-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9 . 《孟子·滕文公》记载:“周公相武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上述史实表明,夏商时期,我国野象曾经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至吕梁山、陕北一线。春秋时期以后,中国野象分布渐由华北地区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某一地区动物的生存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出区域的(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动态性
2.由夏商时期到春秋时期以后,华北地区可能的地理现象是(     
A.气候由比较湿润变得干燥
B.植被景观由森林变成草原
C.多沙尘暴天气,生态环境恶化
D.海平面明显比现在低
2021-06-16更新 | 1035次组卷 | 13卷引用:1.1 认识区域 同步练习-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地理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2016-11-27更新 | 324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海南卷参考版)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