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收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D.吸收地下水分
3.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D.冻土增厚
2022-10-02更新 | 654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地理试题
2 . 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2022-09-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经济开发区黄泛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伯拉罕湖(52°N,116°W)位于加拿大中西部落基山脉中,群山环抱。湖区冬季气温低。湖水四季清澈,春夏季节湖中的水草茂盛,湖口有人工大坝。这座湖每年冬季都会出现一种奇观——湖面下聚集着大量的冰冻气泡,气泡被“锁”在冰层之中形成“冰泡”。此外大风扮演着最高效的“清道夫的角色”,使“冰泡”景观更加惊艳。每年冬季亚伯拉罕湖“冰泡”景观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前去观赏拍摄。下图示意亚伯拉罕湖位置,下图示意“冰泡”景观。



(1)分析亚伯拉罕湖区冬季气温低的原因。
(2)说明亚伯拉罕湖“冰泡”的形成过程。
(3)说明冬季亚伯拉罕湖“冰泡”景观易于观赏拍摄的原因。
(4)我国青藏高原湖泊众多,但冬季难以形成冰泡景观。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原因。
2022-08-23更新 | 50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城县观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鹿,形似骏马,是体型第二大的鹿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针阔混交林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和新疆罗布泊地区。类乌齐马鹿自然保护区,年均气温2.5℃,年均降水量566毫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这里的马鹿常年生活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带及森林带边缘,冬季会从高处往低处迁徙。下图示意类乌齐马鹿自然保护区位置。



(1)与东北马鹿栖息地相比,分析类乌齐马鹿自然保护区年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
(2)说明马鹿在冬季从高处往下迁徙的主要原因。
2022-08-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灌丛沙堆是风沙流携带的沙物质在灌丛周围堆积而成的一种沙丘类型,了解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有助于认识风沙活动规律,促进沙漠化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某地理小组采集图开沙漠(位于伊犁河谷,是新疆唯一的绿洲中的沙漠)一灌丛沙堆不同部位表层同样体积的沉积物进行研究,并绘制出不同部位表层沉积物部分粒级百分含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灌丛沙堆沉积物粒级分布情况说明,迎风坡比背风坡(     
①底部风力大②底部风力小③粗砂比重较小④细砂比重较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与新疆其他沙漠相比,图开沙漠灌丛发育较多的原因可能是(     
A.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B.砂砾均匀,根系易发育
C.晴天多,光照较为充足D.环境恶劣,人类活动少
3.灌丛沙堆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小蒸腾,增加土壤湿度B.增加雨水下渗,显著提升地下水位
C.减弱风力,减缓沙丘流动D.增加植被覆盖,增加区域降水总量
2022-08-19更新 | 30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鄱阳湖承接五河(赣、抚、信、饶、修)之水,北部经唯一水道由湖口入长江,控制着流域与长江间的水量吞吐平衡。下图示意1961—2015年鄱阳湖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和年降水日数变化,该时段内鄱阳湖流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61—2015年鄱阳湖流域(     
A.年降水量逐渐增多B.年降水日数逐渐减少
C.年降水量波动减少D.年降水日数波动减少
2.推测1961—2015年鄱阳湖流域洪灾频率增加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年内降水量更集中
C.冬季降雪量增多D.年际降水量变化小
3.图示时段,该流域的降水变化导致鄱阳湖(     
A.补给长江时间延长B.补给长江水量减少
C.连通长江通道加深D.连通长江通道变窄
2022-08-19更新 | 3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连年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们在这里建起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使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



(1)说出历史上塞罕坝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析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如何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极为炎热,沿岸有寒流经过,加剧了干旱。但这里仍有一种树木在不屈的生长,它就是箭袋树。箭袋树是一种非常高大的乔木,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高,树干有2米粗。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图1为箭袋树分布图,图2为箭袋树景观图。


(1)概述箭袋树的分布特点。
(2)结合箭袋树的形态特征,分别说明其所适应的气候特点。
(3)分析箭袋树生长地区西部沿岸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2022-08-1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安东新区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套平原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经黄沙漫天,一片荒芜,而今经过近30年治理,沙漠里已出现5000多平方千米绿洲,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下面是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图和当地生态光伏农业“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羊”景观图。



(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阴山山脉对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米粮川”的作用。
(2)说明生态光伏农业生产方式中光伏板的生态作用。
(3)指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并分析该环节产生的效益。
2022-08-06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师大附中金龙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拉圭河是南美洲巴拉那河的主要支流。科伦巴以上为中、上游,以下到与巴拉那河交汇处为下游。巴拉圭河上游位于起伏的巴西高原,中下游均位于低洼的巴拉圭平原,流域内地表多为黏重的土壤。巴拉圭河中上游岸沼泽湿地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占用资源,湿地被大量开垦,保护湿地迫在眉睫。下图为巴拉那一巴拉圭河流域图和科伦巴附近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统计图。



(1)简析巴拉圭河中上游沿岸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巴拉圭河中上游沿岸沼泽湿地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022-08-0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五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