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下图1为我国42°N某山地北坡自然带分布图,该山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图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的自然植被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
2.图中岳桦林带林木稀疏,根系发达,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土壤深厚,水源充足B.气候寒冷,多大风
C.坡度大,多泥石流、滑坡D.海拔高,光照弱
3.岳桦林处于当地高山森林和苔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研究发现在这一过渡带内,近年来海拔高处岳桦的幼苗、幼树越多,这表明该山地(     
A.林草过渡带变窄B.岳桦林种群萎缩
C.林带在上升D.苔原带在下移
2021-12-08更新 | 77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宁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尔喀什湖是世界第四长湖,湖的中部有一半岛,半岛西部的湖水是淡水,东部是咸水。伊犁河是新疆径流量最丰富河流,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该湖入水总量的75%至80%。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在伊犁河干流上修建卡普恰盖水库,1970年该水库蓄水后,下游洪水过程消失,给伊犁河三角洲的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下图是巴尔喀什湖流域的位置示意图。



(1)说明伊犁河成为新疆径流量最丰富河流的原因。
(2)请解释巴尔喀什湖湖水“西淡东咸”这一现象。
(3)说明洪水过程消失对伊犁河三角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指出卡普恰盖水库蓄水后对水库下游地区径流的主要影响。
2021-12-03更新 | 79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3 . 山西某农场种植冬小麦,该农场进行了长达1年的试验,对比翻耕和留茬免耕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如图示意两种耕作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对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0~40cm深的土层翻耕比留茬免耕总有机碳储量大,主要是因为翻耕时(     
A.深层土壤透气性改良B.深层土壤贮水量加大
C.冬小麦残茬翻入该层D.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
2.尽管免耗能够较好恢复土壤有机质,但东北平原某黑土农场仍推行深耕改土,推测其推行背景是(     
A.表层土壤受侵蚀较严重B.表层土壤病虫害渐趋严重
C.深层土壤结构疏松D.深层土壤持水能力强

4 . 泥火山是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的。位于印度洋北部的马克兰增生楔是阿拉伯板块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呈东西向展布,增生楔之上沉积物厚度高达7000m。从海域变形前缘(水深约3000m)到陆上火山弧,展布大量陆域和海域泥火山。下图为印度洋北部马克兰增生楔大地构造位置及泥火山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克兰增生楔上展布大量泥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沉积物厚,且地壳运动活跃B.断层发育,且岩浆温度较高
C.海水较深,板块承受压力大D.板块张裂,岩浆喷发量较大
2.推测马克兰增生楔北侧海岸线的变化特征是(     
A.不断向陆地后退B.不断向海洋迁移
C.东侧海岸线向海迁移慢D.西侧海岸线向海迁移快
2021-11-25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百所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独龙江地处横断山区,落差大,流域狭长,水中溶解的氧含量明显偏高,适合鱼类生存,但流域内鱼类物种数量少,且主要分布在下游。独龙江干流中砾石密布,支流有较多沙质河床。对独龙江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困难重重,但意义重大。下图示意独龙江流域。



(1)分析独龙江溶解氧含量明显偏高的原因。
(2)独龙江流域鱼类物种数量少,且主要分布在下游,请分别说明原因。
(3)与独龙江干流相比,简述支流成为鱼类产卵场、育幼场的优势条件。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塔拉地区,冬春季多大风,且多盛行西风和西北风,年降水量不足200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春季比冬季平均温度高约10℃左右,蒸发旺盛。地表以戈壁沙丘为主,对龙羊峡水库等产生了不利影响。2012年,在塔拉滩荒漠化草场地区规划建设太阳能发电园,占地达609.6平方公里,最初需要不定期清洗光伏板上的沙尘,后来由于光伏板的建设能降低地温、削减风力、减少蒸发,使得光伏板下的草场逐渐恢复。左图示意塔拉滩的位置,右图为光伏板景观图。



(1)分析塔拉滩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2)光伏板需要不定期清洗,判断该地光伏板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该地大规模安装光伏板能有效治理荒漠化的原因。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包括降水、人类活动等外营力和土壤本身内营力,其内营力常用土壤可蚀性K值来表示。土壤可蚀性K值反映土壤对侵蚀外营力剥蚀和搬运的敏感性,土壤可蚀性K值愈大的土壤,其抗冲抗蚀能力愈小。因而,土壤可蚀性K值的研究,是定量研究土壤侵蚀的基础。某研究团队以武夷山山地为研究区,对武夷山垂直山地土壤可蚀性K值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下表为武夷山10个土壤剖面表土层对应的土壤可蚀性K值数据。

土壤剖面号海拔高度
(m)
砂粒(%)
>0.02mm
粉粒(%)
0.002~0.02mm
黏粒(%)
<0.002mm
有机碳(%)K
红壤13783721.841.25.160.188
243028.426.445.221.930.21
黄红壤39504324.832.238.170.195
4100049.0520.8230.1348.720.18
黄壤5106068.214.617.252.610.155
6123067.213.619.250.170.151
7181070.5418.3811.0877.780.167
黄壤性草甸土8202067141938.570.153
9206069.616.214.269.660.16
山地草甸土10215080.613.26.2220.650.126

(1)归纳武夷山山地土壤颗粒的垂直分布特征。
(2)指出武夷山山地土壤可蚀性K值与不同土壤颗粒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3)研究影响土壤侵蚀的外营力,除了降水和人类活动以外,还有哪些因子?
2021-11-0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虎沟流域(下图)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的上游,流域常年低温,高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90mm,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多以局地降水为主,流域内冰川广布。过去50年间,老虎沟冰川萎缩明显,冰川末端退缩了403米,冰川面积减少了15平方千米。



(1)从气候角度分析老虎沟流域冰川广布的原因。
(2)指出甲、乙两地冰川分布特点,并推测两地的地形差异。
(3)对老虎沟流域冰川退化实施动态监测应采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并说明其优势。
2021-11-07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9 . 土壤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于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以及生物残体的分解,土壤CO2的排放量与土壤温度、土壤中的植被残体数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我国长白山区不同植被类型(阔叶林、针叶林、灌木、草本)土壤在一段时间内CO2排放量和峰值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丁植被类型为(     
A.阔叶林B.针叶林C.灌木D.草本
2.甲植被类型的土壤CO2排放量峰值时间最晚,主要是因为(     
A.光照强度大B.枝叶茂密C.土壤湿度大D.根系发达
3.全球气候变暖促使冬季长白山土壤CO2的排放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土温升高B.降水增加C.蒸腾加剧D.雪期缩短
2021-11-0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10 . 林盘是成都平原典型的农村聚落,主要由农宅和周边林木围合成形态较规则(大多为近圆形)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林盘数量多、分布广,周边水渠环绕,构成了成都平原独有的田园景观,犹如一个个田间小绿岛,镶嵌在农田中。这种传统生态聚落延续至今,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独有的传统生态聚落,也是蜀汉文化的载体。下图示意林盘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系D.植被
2.成都平原林盘聚落的形成,有利于(     
①提高林盘用地的集约度②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③丰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④扩大居民的耕作和生活空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