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如图中B城为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2012年11月22日,以“未来能源的发展•新能源”的主题赢得了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列举该地区主要的新能源。
(2)请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3)图中A地出产的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以后上市。说明气候条件对A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
(4)指出图示地区气候最突出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 .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被称为无流区。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
(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及其成因。

3 . 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境内-东经125°07'55"E~125°50'05"E,51°05'07”N~51°39'24”N.区内河湖密布,该区为大兴安岭支脉,属低山丘陵地貌,受火灾影响,多发育为草原化的干山坡。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局部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湖泊的成因为(     
A.河流截弯取直B.断层凹陷C.火山口积水D.河谷堰塞
2.该地草原化的山坡多位于(     
A.阴向陡坡B.阴向缓坡C.阳向陡坡D.阳向缓坡
2021-12-22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昌吉教育体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1为我国42°N某山地北坡自然带分布图,该山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图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的自然植被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
2.图中岳桦林带林木稀疏,根系发达,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土壤深厚,水源充足B.气候寒冷,多大风
C.坡度大,多泥石流、滑坡D.海拔高,光照弱
3.岳桦林处于当地高山森林和苔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研究发现在这一过渡带内,近年来海拔高处岳桦的幼苗、幼树越多,这表明该山地(     
A.林草过渡带变窄B.岳桦林种群萎缩
C.林带在上升D.苔原带在下移
2021-12-08更新 | 765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喀什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下表为我国两个自治区首府部分地理资料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坐标海拔/m1月均温/℃7月均温/℃1月降水/mm7月降水/mm
(44°N,88°E)800-16.122.011.522.0
(41°N,112°E)1040-18.523.01.436.5
1.甲所在自治区植被类型主要是(     
A.温带荒漠B.温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2.乙所在自治区植被分布特点是(     
A.东部以温带草原为主,西部以温带荒漠为主B.东部以温带荒漠为主,西部以温带草原为主
C.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D.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2021-12-06更新 | 297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喀什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kg。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1961年曾达到19.9万吨,到2002年却只有2592吨。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至2016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592吨增长近27倍。图Ⅰ为青海湖水系图,图Ⅱ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



(1)分析青海湖裸鲤由有鳞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
(2)简述1961年至2002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
(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
(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
2021-12-03更新 | 1476次组卷 | 10卷引用:新疆喀什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1981年巴西在此建立国家公园,该公园由众多白色沙丘和成千上万微小湖泊共同组成,在气候、基岩(主要是致密的绿泥岩和砂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年一度的“千湖沙漠”奇景。

材料二:千湖沙漠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湖泊组成,沙源主要是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该沙漠所在地区最大风频为东南风,但该沙漠却以每年20m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左图示意千湖沙漠的位置,右图示意圣路易斯市降水的逐月分配。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千湖沙漠”奇景的形成原因。
(2)简述千湖沙漠地区的气温特征并简析2-5月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
(3)说明千湖沙漠在东南风影响下难以西扩的原因。
(4)指出千湖沙漠主要扩张的时间段(上半年或下半年),并分析该时间段沙漠扩张的原因。
(5)判断输送的泥沙对千湖沙漠扩张贡献最大的河流(a河、b河或c河),并简述判断依据。
2021-12-02更新 | 517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8 . 泥炭是一种沼泽地天然产物,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因其无菌、无毒、无污染、透气性能好、质轻、持水、保肥、有利于微生物活动,而有广泛用途。东北是我国泥炭沼泽分布最广的地区。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泥炭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的覆盖率高B.植物的种类多
C.植物的生长速度快D.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慢
2.在我国东北地区,泥炭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其规律是(     
A.由北向南增多B.由北向南变少
C.河流干流多于支流D.河流下游多于上游
2021-11-25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摘自歌曲《鸿雁》。下图为某动物保护者在北京时间16:45日落时拍摄到的我国某地区鸿雁迁徙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推测鸿雁生长和繁殖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2.鸿雁大规模“北归还”的时间可能为(     
A.10~11月B.1~2月C.4~5月D.7~8月
3.该动物保护者拍摄鸿雁迁徙景观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岭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B.长江下游“黄梅时节家家雨”
C.北京香山——“霜叶红于二月花”D.东北平原——“烈日正当空”
2021-11-24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锡,坐落于苏拉威西岛的西南部,濒临望加锡海峡,是该国第六大城市,也是苏拉威西岛上最大的城市。自16世纪以来,望加锡一直是该国东部的贸易中心。著名的木帆船就产自这里,另外种植业渔业和手工业也很发达。下图为望加锡区位图、气候统计图和当地“船型民居”的景观图。



(1)说出望加锡昼夜温差较大的月份,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原因。
(2)与苏拉威西岛上其他城市相比,望加锡成为岛上最大城市有哪些优势。
(3)说出景观图中“船型民居”的主要建筑特点,从当地气候角度解释这些建筑特点的主要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