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亿年前,图甲所处的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一片海洋,6500万年前,板块加速运动,大约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位置见图甲)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如图乙)。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



(1)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的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图文材料指出在札达土林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和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
(3)推测近年来札达土林日益增多的主要人类活动(列举两项)。
2021-12-15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热融地貌是地下冰受热融作用形成的一种地形,亦称热喀斯特地貌,多发育于平原或高原地区。青藏高原上的热融作用主要表现为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形成沉陷漏斗、洼地、沉陷盆地,地表的这些凹坑集水后形成热融湖。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在冬季湖泊冰面上随处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被冻结在冰层中。


根据材料分析“热喀斯特”作用对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2021-12-28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地理试题

3 . 冰川常分布于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新奥尔松地区地处北极圈范围内其特殊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冰川地貌变化最为明显和迅速的地区之一,我国于2004年建立的北极黄河站就位于新奥尔松地区。如图为新奥尔松地区位置和1936-2015年冰川动态变化图,如表为新奥尔松地区冰川变化与温度、降水趋势对比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面积变化
(km2)
冰川变化速率
(km2-a-1)
温度线性趋势
(C.a-1).
降水线性趋势
(ml.a-1)
1936-1985年变化-11.50-0.2355
1985-2000年变化-2.34-0.1560.0951.023
2000-2015年变化-3.73-0.2490.0984.781
1985-2015年变化-6.07-0.2020.113.877

1.影响冰川转化为冰碛地貌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冰川融化的速率   ②冰川所处地形的坡向
③冰川所处地形的坡度   ④冰川的海拔高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奥尔松地区冰碛地貌的坡向以方向为主(     
A.偏东B.偏西C.偏南D.偏北
3.读表,以下针对新奥尔松地区冰川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对冰川地貌面积的变化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
B.该地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物质减少不能抵消降水量增加所引起的冰川物质的增加
C.气温上升是该地区冰川退缩的主要影响因素
D.该地冰川变化的速率在逐年增加
4.石环指在冻融分选作用下形成的呈多边形或近圆形的冻土地貌。新奥尔松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环地貌景观如图,该地貌形成的条件包括(     

①季节性冻土   ②冰川的搬运作用   ③充足的水分   ④粗细物质混杂的平缓地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1-11-01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三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4 . 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温带暖温带的沙漠地区,其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下图为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研究区的风沙天气多出现在(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相对来说,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风速B.气温C.降水D.土壤
3.根据其生长环境推测,胡杨(     )
A.属常绿阔叶林B.根系发达C.不耐盐碱D.为地带性植被

5 . 多瑙河流域的黄土位于亚欧大陆黄土带的西端,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黄土之一。特别是在多瑙河中下游地区,黄土堆积连续且保持良好,黄土底界年代形成于一万年前左右。多瑙河黄土与中国黄土高原、中亚等地区的黄土一起构成了亚欧大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黄土沉积记录。下图示意多瑙河流域黄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多瑙河流域黄土形成时期,该流域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变化特点是(     
A.盛行西风增强B.大气对流增强C.海洋性增强D.大陆性增强
2.多瑙河流域黄土在中下游地区保持良好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形平坦,黄土沉积层较厚②多支流汇入,泥沙含量大
③距离冰川较远,受冰川作用影响小④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作用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1-11-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150多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曾经风沙、土地盐城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20世纪60年代以来,兰考县经过大规模的种植泡桐及盐城化治理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近几年。当地又在唯以治理的黄河边盐城滩地开挖水塘,利用淋盐水养殖从沿海地区引进的青蟹。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下图为兰考县略图。



(1)当地风沙的沙源来自_______(填外力作用)作用,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为____
(2)指出兰考县沙地的分布特征,并说出当地种植泡桐产生的生态效应。
(3)说明在兰考黄河边盐碱地发展青蟹养殖业的意义。
2021-03-02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地理试题

7 . 非洲的卢旺达号称“千丘之国”,人口密度高,经济发展较落后,以农业为主。长期以来,该国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2006年卢旺达向中国引进巨菌草种植技术用于水土保持。巨菌草生物量大,单季产量高,根系发达,成草可用作饲料和菌菇培养料。下图示意卢旺达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卢旺达年降水量较大,一年有两个雨季,主要是因为(     
A.受赤道低压影响B.受东南季风影响
C.蒸发旺盛、水汽丰富D.气旋、锋面活动频发
2.卢旺达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全年高温多雨B.地势起伏较大C.植被破坏严重D.荒漠化趋势加剧
3.实验表明,与其他农作物相比,巨菌草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有较大作用,说明巨菌草(     
A.对岩石风化作用强B.光合作用效率较高
C.生物残骸不易分解D.对土壤养料消耗少
2021-04-10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四)地理试题

8 . L湖位于天山中段南源,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是L湖重要的补给水源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2.对L湖东、西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降水差异B.湖水盐度C.沿岸坡度D.土壤肥力
2021-09-16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9 . 研究发现,藏南谷地南岸某山坡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下图),该山坡植被由下至上依次出现亚高山草甸草原、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海拔4200米处的灌丛对物种繁育起到了庇护作用,草地物种数不降反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拔42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迅速减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A.光照减弱B.降水减少C.热量增加D.土壤贫瘠
2.灌丛对亚高山灌丛草甸中草类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A.改善了光照条件B.改善了水分条件C.减少了牲畜啃食D.提高了土壤肥力

10 . 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沙漠地区,其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下图为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研究区的风沙天气多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相对来说,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风速B.气温C.降水D.土壤
3.根据其生长环境推测,胡杨(     
A.属常绿阔叶林B.根系发达C.不耐盐碱D.为地标性植物
2022-01-1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