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每年成千上万头的驯鹿汇集成巨大的鹿群,在越冬地和繁育地间进行大规模迁徙。它们日夜兼程向北进发,在北冰洋沿岸生活两三个月后再从北向南,朝森林冻土带的边缘地带转移。驯鹿适宜在寒冷的地带生活,善于在深山密林及沼泽或深雪中行走。驯鹿的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苔藓、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驯鹿迁往繁育地的时间可能是(     
A.4~6月B.6~8月C.8~10月D.10~12月
2.该地驯鹿的繁育地和越冬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B.苔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C.苔原、亚寒带针叶林D.冰原、苔原

2 .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撰写了土壤与自然要素关系的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A.生物B.成土母质C.气候D.成土时间
2.关于土壤形成因素及养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土壤有机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B.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矿物质
C.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等
D.治理土壤盐碱化可以通过大水漫灌、引淡淋盐、地膜覆盖等方法
3.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增施熟石灰③大量施用化肥④掺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奥地利某村在18世纪60年代约有200人,以放牧和编织为生。到1910年,因大多数村民外迁,全村仅剩39人。随着山地旅游的兴起,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成为登山、滑雪胜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长到420人,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与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图为该村景观及当地气温、降水量图。



(1)简述旅游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该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2070米。


(2)指出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植被类型,说明该植被生长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据。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某年该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



(3)比较甲、乙两地冻土层的差异,说明主要原因。
2020-10-02更新 | 4635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2.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
3.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2020-07-09更新 | 15812次组卷 | 68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在相比,在青藏高原的隆起前,下列西北地区地理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大B.气候的海洋性强
C.河湖水量增加D.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可能
A.风力作用增强B.流水作用增强
C.冰川作用增强D.变质作用增强
2020-01-06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
C.土地沙化D.盐碱化
2019-06-08更新 | 16108次组卷 | 74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气象台站利用持续盛有液态水的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量是蒸发能力,并不是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推测,四个地形区中蒸发能力均值最高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天山山地
C.阿尔泰山地D.准噶尔盆地
2.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
A.太阳辐射强弱B.气温高低
C.降水多少D.风速大小
3.我国下列四个湖泊,冬季湖面单位面积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台湾日月潭B.江西鄱阳湖
C.云南滇池D.新疆博斯腾湖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盖度是指某一区域植物(包括茎、叶、枝)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的比率,气候地形、人类活动都显著影响覆盖度的变化。宁夏位于黄土高原西北,南高北低,山地迭起,平原错落,植被类型、气候特征、农业活动差别较大。图5-1为宁夏区域划分示意图,图5-2示意宁夏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



(1)分析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原因。
(2)宁夏植被覆盖度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推断宁夏植被覆盖度随季节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3)描述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特点并解释原因。

9 .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Ⅰ、Ⅱ、Ⅲ代表的地理事件正确的排序是(  )
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
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
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暖湿,利于黄土侵蚀
B.气候冷干,利于黄土堆积
C.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内部出现寒旱化
D.若青藏高原移走,东亚季风将增强
2018-04-05更新 | 26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