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岭是山脉,但又山不连脉,被分成了五堆,又称“五岭”,其与秦岭都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南岭的地域分界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某学者根据南岭两侧的气温与降水数据,绘制了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影响力值(影响力越大值越高)的逐月变化图。

(1)分析秦岭与南岭都能成为重要自然地理界线的原因。
(2)与秦岭相比,南岭的地域分界作用不够鲜明,从地形角度分析原因。
(3)指出图中代表气温影响力的曲线,并说明判断理由。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2)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3)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
2022-06-23更新 | 17462次组卷 | 49卷引用:重组卷02-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湖南高考专用)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2)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出。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
(3)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2-06-23更新 | 12017次组卷 | 39卷引用:重组卷03-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湖南高考专用)

4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洋流B.地形洋流
C.纬度大气环流D.地形大气环流
2022-06-13更新 | 7508次组卷 | 3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2022-06-09更新 | 16866次组卷 | 40卷引用:重组卷03-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湖南高考专用)

6 . 骆驼刺对抑制草场退化、减轻土地沙化、保护及扩大绿洲等起着重要作用。下图示意骆驼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骆驼刺被作为防风固沙的物种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骆驼刺(     
A.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B.茎叶细小,防风能力强
C.茎叶粗大,防风能力强D.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2.骆驼刺主要指示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水源丰富B.气候干旱C.光照强D.生物物种丰富
2022-02-23更新 | 78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期中地理试题
7 . 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夏季是地中海沿岸地区森林火灾多发的季节,下图为希腊地图。2021年7月至8月,在近三十年来最猛烈的热浪侵袭下,希腊等国森林火灾较往年更加严重。高温持续多日,风速每小时达到50公里的大风和变幻莫测的风向,加剧了火情。10万公顷的农田和森林被破坏。房屋被焚毁,数千人流离失所。参与救援的消防员说:“山火在遇到橄榄树后,树木上流出的油脂使得水很难顺着树干向下流,加剧了扑灭山火的难度。”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森林火灾多发的原因。
(2)从整体性的角度,简述希腊等国森林火灾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2022-02-14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综合复习地理试题(A )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在藏语中,“湖”被称为“错”。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深水咸水湖,湖水清澈,鱼类种类少,生长着湖泊中惟一的一种鱼类——色林错裸鲤。色林错流域四面群山环抱,湖盆面积广阔,湖滨水草丰美,是藏北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



(1)分析色林错盐湖的形成过程。
(2)简述色林错鱼类种类少的自然原因。
(3)描述该湖泊的水文特征。
2022-01-19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1-22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9 . 历史上,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齐曾经森林茂盛、牛羊遍地,到了明清,逐渐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大片沙漠。如今当地在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同时,创造了“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库布齐从水草丰美演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B.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C.大风日数多D.过度放牧、砍伐和垦殖
2.“板下修复”的主要益处是(     
A.大幅度削弱太阳辐射B.增加漫射光,降低太阳辐射强度
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D.种植耐阴经济植物
2021-11-27更新 | 1797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部中国境内藏北阿里高原的狮泉河盆地,由于有噶尔藏布、朗曲、狮泉河三条河流在该盆地汇流,形成了阿里高原的“生命中心”“湿润中心”。下游的南亚印度河流域干旱频发,水资源不稳定。


材料二:班公错,是高原上的内陆湖,湖面西窄东宽,2/3位于中国西藏阿里日土县,1/3在克什米尔地区境内。其湖水盐度东西差异较大,西部克什米尔部分生物匮乏;中国境内湖中盛产特有的西藏裂腹鱼,湖区植物种类近300种,聚居着大量红嘴鸥和斑头雁,夏季数以万计的地中海棕头鸥来此繁殖,偶尔在湖边还会出现罕见的野马群等。


(1)根据材料一,说明狮泉河流域被誉为阿里高原的“生命中心”“湿润中心”的原因。
(2)在印度河下游地区,即使印度河流域处于湿季依然干旱频发,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分析班公错东部生物多样性较西部丰富的原因。
2021-11-04更新 | 743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