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昆仑山北坡的黄土沉积区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该地区盛行偏北风。黄土多披覆在山地迎风坡基岩斜坡之上(左图a),组成均匀、结构松散,土层厚度随高度变化而变化(左图b)。研究人员在海拔2750m的黄土沉积剖面中,利用特殊孢粉记录重建了当地近5000年的环境变化历史(右图)。研究认为,特殊孢粉种属的含量比值(A/C值)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通常荒漠区A/C值在0.5以下,荒漠草原区A/C值约在0.5~1之间,草原区A/C值一般在1以上)。



(1)说明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2)描述黄土层厚度随海拔变化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距今3035-2600年期间的古气候特征,并说明理由。
2023-09-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

2 . 巴拉那河下游沙洲众多,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注入大西洋。拉普拉塔河实际是一个巨大的喇叭形河湾,开口处很宽,河水浑浊,但河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图左为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乌拉圭河、拉普拉塔河组成的水系分布图,虚线框区域为巴拉那河科伦巴以上附近流域。图右为巴拉圭河上游河段观测站科伦巴的降水量和径流量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对比科伦巴的降水量和径流量,推断图中虚线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沼泽湿地分布广B.山地丘陵面积大C.属热带雨林气候D.植被覆盖度很差
2.拉普拉塔河河水浑浊,但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可能是(     
A.流域内降水变率较大B.人为采沙筑港C.洋流携沙南下能力弱D.河口地面沉降
2023-09-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云梦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古代湖泊群的总称。秦汉以前,云梦泽全盛时的总面积达26000平方千米。至唐宋时,云梦泽不断萎缩,解体为星罗棋布的小湖群,湖北省“千湖之省”的美誉由此而来。如今,云梦泽已消失,被江汉平原所取代。下图为“云梦泽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云梦泽面积广阔,之后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泥沙淤积②河流改道③水产养殖④围湖造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秦汉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过程不明显,江患甚少”,原因有(     
①水域广阔,储水空间大②地势起伏较大,利于排水
③水系稠密,调节作用强④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9-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地理试题

4 . 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碳排放量。信息经济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研究表明,信息经济对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下图示意2011-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重心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示信息可知(     
A.2011-2013年郑州是我国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
B.2011-2016年我国北方地区碳排放强度持续增强
C.2011-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重心持续向北移动
D.2015-2016年我国碳排放强度重心移动速度最快
2.下列因素中,对碳排放强度重心移动影响最小的是(     
A.环境质量B.技术创新C.资源状况D.消费水平
3.与东部地区相比,信息经济对我国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更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     
A.生产总值更大B.原有的能源利用效率更低C.人口规模更小D.信息产业服务设施更发达
2023-09-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5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陡边坡多由不合理的采矿活动引起,生态修复难度大。植生孔复绿是在高陡边坡坡面开凿一定大小的孔洞,在孔洞内注入藤本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料之后种植藤本植物,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下图示意某高陡边坡植生孔复绿前后对比。


          
(1)分析高陡边坡生态修复难度大的自然原因。
(2)评价植生孔复绿在高陡边坡生态修复中的优缺点。
2023-09-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地理试题

6 . 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雪龙2”号于20234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下图示意两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南极大陆(     
A.被海洋包围,降水较丰富B.较厚的冰层增大了地面辐射
C.氯氟烃增多致使酸雨频繁D.科考最佳时间11月~次年3月
2.两极地区(     
A.半年极昼与半年极夜交替出现B.常年寒冷,盛行偏东风、风速大
C.大洋环流均呈顺时针方向运动D.冰川地貌广布,均能看到北极熊
2023-09-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伯利亚地区是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北临北冰洋,南至蒙古国、外兴安岭地形可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三部分。右图为西伯利亚地区示意图。


       
(1)说明西伯利亚地区河流形成春汛的条件。
(2)西伯利亚地区湿润地区广布,试解释其原因。
(3)西伯利亚地区桥梁较少,分析其原因。

8 . 北冰洋表面环流主要由贯穿北极流和波弗特环流组成(如图)。贯穿北极流从俄罗斯沿岸海域经过北冰洋中部流向弗拉姆海峡,将西伯利亚河流和陆架衍生的微量元素运输至北冰洋中部;波弗特环流水团源自白令海洋流的延伸,受波弗特高压影响而旋转。完成下面小题。


   
1.贯穿北极流越过弗拉姆海峡进入大西洋之后(     
A.能为海域降温B.能为大气增湿C.自身盐度升高D.表层海水密度增大
2.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贯穿北极流势力增强,但贯穿北极流的物质输送反而减少,可能是因为(     
A.入海径流减弱B.极地东风增强C.运输方向改变D.浮冰规模减小

9 . 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相关学者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我国某山地南北向穿越样线多个采样点的植被序列数据,得出了该地区物种丰富度及相关要素变化图,图中物种丰富度为每个样点的物种丰富程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地区位于我国(     
A.横断山区B.昆仑山脉C.南岭山脉D.秦巴山地
2.由南向北亚热带物种减少,温带物种增加,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纬度升高②海拔升高③降水增多④光照变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推测甲山地林线海拔大致为(     
A.800~1200米B.1200~1600米C.1600米以上D.不好确定
2023-09-0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开学)摸底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10 . 苔藓植物扩散能力强、分布范围广。根据物种来源,我国苔藓植物的主要成分构成包括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大洋洲成分。下图示意我国自然保护区里的苔藓植物四种成分组成随纬度的变化,对数值增大表示该成分占比增加。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温带成分、大洋洲成分、东亚成分、热带成分
B.东亚成分、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大洋洲成分
C.温带成分、热带成分、东亚成分、大洋洲成分
D.东亚成分、大洋洲成分、温带成分、热带成分
2.我国自然保护区里苔藓植物温带成分多于热带成分,是因为(     
①冰期时植被大规模南迁②间冰期时植被大规模北迁③热带地区植物种类少④山地苔原带分布海拔较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