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泰加林主要是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的森林类型,树高一般能达到15~20米,侧根发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其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米)区域。林中常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在“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图左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图右示意泰加林根系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泰加林树木高大,但直根较短、侧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区永久冻土层深厚,根系难以穿越
②林地表层养分水分多,利于侧根生长
③泰加林生长较快,根系集中在地表利于养分汲取
④泰加林树木高大,直根短和侧根发达都利于支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主要是由于(     
①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②西坡是很多河流的源地③西坡接高原地形,海拔高④西坡离海洋较近,降水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倒木圈”区域被清理后会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的原因是(     
A.倒木被清理,树根处会变成土坑,利于水分积累
B.倒木撞击导致地面沉降,形成洼地易于积水
C.倒木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使其下冻土融化
D.倒木被清理后阳光会直接照射地面,冻土融化
2024-04-1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03

2 . 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图所示)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较北方明显,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A.夏季低、冬季高B.夏季低、冬季低
C.夏季高、冬季高D.夏季高、冬季低
2.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     
①南方喀斯特地区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②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深厚,利于地表水下渗
③南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④南方喀斯特地区高温多雨,溶蚀作用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 . 某地是我国最主要的盐碱土分布区,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某科研团队选择当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盐碱土改良实验。下图为试验区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含盐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种植牧草对土壤含盐量变化的影响机制主要是(     
A.增加当地降水总量B.降低区域地下水位
C.促使盐分向下运移D.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2.该研究对治理盐碱地的启示是(     
A.尽量减少林木种植B.农耕利于表土脱盐
C.施有机肥作用不大D.自然恢复效果最佳
2024-05-10更新 | 45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第五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是首个而向太平洋扇区的南极考察站。主站休采用集中式形态、使用特制钢材、安装智慧火眼消防系统,分上下层,下层大部分为立柱结构。科考发现,受海冰扩张的影响,末次冰盛期南极海洋表层生产力明显下降。海洋表层生产力是指在海洋表层水体中,通过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沉降作用,将碳转移到深海的过程,受营养盐、海冰范围、气温、光照、水动力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图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及景观图。

(1)简述我国建设第五南极考察站秦岭站的意义。
(2)说明秦岭站建筑设计的地理背景。
(3)分析末次冰盛期南极海洋表层生产力明显下降的原因。
2024-05-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高三质量联合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5 .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盐分易在地表析出结晶并与土壤颗粒聚合形成“盐结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结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地(     
A.降水稀少B.地表径流少C.蒸发强烈D.地下水位低
2.研究表明,“盐结皮”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削弱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C.大气逆辐射弱D.地表反射率高
3.“盐结皮”的形成(     
A.导致土壤酸化加剧B.利于土壤湿度保持C.导致土壤风蚀加强D.利于土壤肥力提高
2024-01-22更新 | 147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6 . 菏泽地区为确保棉花生产稳定,大力发展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该技术与其他栽培技术相比行距更宽,播种前须将种植区域土壤用水浇透,保证农作物生长期间水分供给充足,还需适时覆膜。覆膜后,在龟背状畦(畦为由田埂分成的小块田地)的顶部播种西瓜种子。棉花种植后覆盖地膜,并拉紧、压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比其他栽培技术行距更宽的原因是(     
A.利于作物充分吸收水分B.利于农民田间管理
C.保障作物生长空间D.提高农田土壤肥力
2.采用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其中西瓜的最佳覆膜时间是(     
A.4月B.6月C.8月D.10月
3.棉花种植后覆盖地膜并拉紧、压实的目的是(     
A.防止水分蒸发B.发挥光效作用C.避免风沙破坏D.维持土壤温度
2023-06-01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4讲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7 . 向外长波辐射是指大气层向外的长波辐射,该辐射量一般与云顶高度成负相关。卷云属于高云族,薄而透光,一般位于对流层顶下部。下图示意某高原82°E-92°E范围内水汽含量、垂直风速大小及2007-2010年夏季卷云发生总次数的纬向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卷云一般由(     
A.稀疏的小水滴组成B.密集的小水滴组成
C.稀疏的小冰晶组成D.密集的小冰晶组成
2.通常区域对流作用强(     
A.利于卷云产生,向外长波辐射强B.利于卷云产生,向外长波辐射弱
C.抑制卷云产生,向外长波辐射强D.抑制卷云产生,向外长波辐射弱
3.图示高原南部水汽及垂直风速的变化源于该地(     
A.信风下沉B.东北季风下沉C.西风抬升D.西南季风抬升
2023-04-28更新 | 51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州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国家《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桂林市北部,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华南最高峰。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三江源头水源涵养林。在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为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有研究学者认为,“3S”技术在动植物生存环境、种群数量等地理要素的获取、定位及综合分析等方面作用日益强大,对合理划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图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示意图。

(1)分析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原因。
(2)简述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意义。
(3)分别说明“3S”技术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划分过程中的作用。
2024-06-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来宾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三模)地理试卷

9 . 图为某地出露地表的岩石剖面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岩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冰川作用D.海浪作用
2.研究该岩石的地质意义是可以推测该时期的(     
A.气候变化B.地形变化C.海陆分布D.生物进化
2024-04-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2月浙江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卷地理试题(一)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中丘陵某片区山丘相对高差约3080米,形成了响应旱涝交替的气候特征的“堰塘冲田系统”——丘底冲田(冲田是指蓄水塘下游沿径流路径而建、顺丘麓谷地逐层开垦的多级水田,可通过田埂的升合进行放水与蓄水,一般在秋收后进行休耕,囤水越冬)、汇水筑塘、丘顶植林,“依山靠林近塘面田”的乡村格局形态,宅基地分布零散。下图为川中丘陵某片区等高线图。

(1)说明堰塘冲田系统是如何响应旱涝交替的气候特征的。
(2)指出聚落建筑的分布规律及作用。
(3)指出堰塘冲田系统对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
(4)简析冲田在冬季囤水并休耕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2024-05-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