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8 道试题

1 .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降水量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2024-01-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B.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
C.热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草原、亚热带荒漠
2.造成图中甲、乙、丙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B.光照C.水分D.地形
2024-01-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向气候差异较大,地表形态自东向西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间,河流稀少且短小,下游河床不明显,多为旱谷或盲尾河,草原是该地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内蒙古自治区地貌自东向西(     
A.风力作用减弱,流水作用减弱B.风力作用增强,流水作用增强
C.风力作用减弱,流水作用增强D.风力作用增强,流水作用减弱
2.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自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降水D.热量
3.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植被可(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②减少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水的补
给④减少地表对地下水的补给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4 .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关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过程中要素间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地壳隆升B.地壳隆升—气候变化—植被演替
C.地壳隆升—植被演替—气候变化D.气候变化—植被演替—地壳隆升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5 . 下图中,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甲—乙—丙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B.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024-01-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气候。
(2)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
(3)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在____地区表现较明显。
2023-12-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7 . 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森林生长的最高海拔界限;下边界为林线,是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上限。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左图示意白马雪山所在区域,右图示意林线植被和高山灌丛草甸分别随高程的分布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马雪山的高山林线交错带的海拔为(     
A.3500~3700mB.3900~4300mC.4300~4500mD.4500~4700m
2.推测白马雪山5100m以上的自然带可能为(     
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C.高山冰雪带D.高山灌丛草甸带
3.白马雪山保存有我国低纬度、高海拔比较完整而原始的高山针叶林区,主要是因为其(     
A.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B.地形闭塞,水汽来源少
C.山地垂直水热变化小D.地质稳定,自然灾害少
2023-12-27更新 | 471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8 . 植被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及凋落物中碳元素的重量。我国某河谷地区河流沿岸有成片耕地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其植被依次为灌丛、阔叶林、针叶林和草本。该河谷南、北两段的碳密度差异明显;在各类植被中,针叶林的碳密度最大。下图示意该河谷南、北两段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向的碳密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谷(     
A.相对高度北段大于南段B.河流大致自南向北流
C.北段植被带谱数量较少D.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2.该河谷阴坡的植被碳密度高于阳坡。推测其原因主要是阴坡(     
A.气温较低,植株较为低矮B.土壤较湿,针叶林分布广
C.降水较少,植物根系发达D.日照较短,灌草生长较快

9 . 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下图示意跨越珠穆朗玛峰的10km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南坡土地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     
A.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
B.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
C.农田—灌丛—裸地—冰川雪被
D.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
2.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     
A.相同土地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
B.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相差近2000m
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
D.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相同
10 . 下面左图为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MN一线剖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大量鱼类类死的原因。
(2)请说明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3)据右图简析MN一线剖面的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
(4)甲乙两处都位于山地东侧,海拔相近,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说明形成这些差异的主导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