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丝绸曾经是中国独有的特产。因其编制工艺复杂、文化底蕴深厚、手感光泽独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曾是价值昂贵的服饰用料,是西方各国长期从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之一。但随着殖民主义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到来,近代西方各国输入量迅速减少。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桑树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江淮和珠江各流域。可见桑树属于
A.雨林B.常绿林C.阔叶林D.针叶林
2.近代从中国输往西方各国丝绸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
A.丝绸生产技术广泛传播B.西方各国的贸易保护
C.丝绸之路因战乱而中断D.服饰用料多元化
3.过去丝绸上的装饰图案是用针线手工绣制,但目前多由数控机床进行批量生产。导致这一变化根本原因
A.手工技艺缺乏传承B.劳动力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C.劳动力成本上升D.生产质量标准化的推行
2 . 下图为某山脉东、西两坡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垂直带谱分布符合图示山脉的是
A.AB.BC.CD.D
2.该山脉所处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
3 .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全长1241千米,引水至天津、北京。

材料二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南水北调”中的“南”、“北”分别是指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一线。
(2)某学校小强同学利用寒假沿南水北调中线考察,发现从丹江口到北京沿途植被景观的变化明显,这种变化反映的是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对水资源输入地可能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