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上部(2000—2500m),是我国大陆东部唯一典型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长白山苔原带西坡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最为明显的是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苔原地区植物生长通常受限于温度与土壤养分,土壤因素对植被发展影响很大。同时,植物种类组成也会影响腐殖质分解等土壤过程。


      
(1)分析长白山适合苔原植被生长的环境特征。
(2)描述长白山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的变化趋势特点。
(3)分析长白山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的原因。
2023-06-24更新 | 426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季节性积雪的时空变化与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等密切相关。青藏高原积雪分布广泛,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反馈强烈,气候变暖加速积雪消融,导致地面反照率(内涵与反射率相近)降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进一步加速积雪消融,这一过程被称为积雪反照率反馈。

材料二︰不同性质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照率(见下表)。

地面性质

积雪

草地

沙漠

水面

反照率/%

>50

10~18

25~30

6~8

材料三:青藏高原1980——2016年多年平均积雪覆盖日数图(见下图)与青藏高原地形图。



   
(1)说明青藏高原1980—2016年多年平均积雪覆盖日数的分布特征,并指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高海拔山区季节性积雪覆盖率一年中冬季最小,分析其形成原因。
(3)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与北极地区的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速率的两倍,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4)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的变化趋势。
2023-05-14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材料二: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甲图为安第斯山脉分布图,图中虚线①表示南美洲西海岸一南北走向的洋流,该洋流北侧分布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渔业易受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乙图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分布图,丙图为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1)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分布有南北延长的阿塔卡马沙漠,该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
(2)试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对①洋流北侧的气候和渔业产生的影响。
(3)结合乙图,简析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以及东、西两坡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原因。
(4)结合丙图,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2024-03-24更新 | 41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4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主要是(     
A.硬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3-07-27更新 | 13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安丘市、诸城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下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下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所属植被类型主要是(     
A.硬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   ②林地稀疏,蒸发加剧,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土壤变干
③坡面含水率下降,林地退化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②→④→①→③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④→①→③→②
3.关于该区域植被与环境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山顶主要因气温高,蒸发量大,为灌木草原B.坡面主要因坡度大,土层薄,为疏林草原
C.谷底主要因水土条件好,以中生乔木为主D.光照差异导致谷底到山顶的植被分布差异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我国广东省的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左图),自然环境优越,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被称为“假林线”。下右图为该保护区内“假林线”在不同海拔分布频次。研究表明,石门台“假林线”的形成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及山顶效应(山顶或山脊处的强风、较低的气温、贫瘠的土壤不利于森林的发育)关系密切。



(1)描述该保护区内“假林线”在不同海拔的分布频率特征。
(2)简述该保护区内“假林线”的形成过程。
(3)调查发展,保护区内“假林线”在山地北坡的高度大于山地南坡,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推测其自然成因。
2021-05-17更新 | 932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5月二模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为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该森林草原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的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判断该区域谷底的乔木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析退耕还林还草后坡面林地土壤的干燥化过程。
(3)说明该地退耕还林还草对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2021-06-11更新 | 8050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高考地理试题
9 .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__规律,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2019-09-0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统招班)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气温直减率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根据某些山区的实测气温直减率还可推估无资料山区的气温直减率,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秦岭是重要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000m以上。下面是秦岭主峰长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图。



(1)比较图中太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异同。
(2)分别分析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的原因。
(3)据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时空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