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不同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位于南半球且分布于低纬度的山地为(     
A.甲B.乙C.丙D.丁
2.图甲中①自然带可能是(     
A.雨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苔原
3.四地中雪线海拔最低的山地是(     
A.甲B.乙C.丙D.丁
2 . 图甲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的历史变迁,图乙示意该山地附近某湖泊剖面复原的温暖指数和湿润指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山脉可能是
A.太行山B.贺兰山C.天山D.秦岭
2.0.2万年至今时期内,气候的变化特点是
A.暖湿转为冷干B.冷干转为暖湿
C.暖干转为冷湿D.冷湿转为暖干
3.气候趋于冷湿时,该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是
A.带谱更加复杂B.荒漠面积扩大
C.林带界限下移D.草原面积缩小
2019-05-08更新 | 986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市直)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也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指出甲、乙、丙分别代表的自然带类型。
(2)说出从A到B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推测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的原因。
2022-10-31更新 | 33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
2021-09-22更新 | 574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5 . 冰川物质平衡反映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平衡值为正代表冰川积累,为负则是冰川消融。下图示意亚欧大陆内部甲山脉与欧洲南部乙山脉的冰川发育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冰川代号朝向物质平衡/(mm·a-1)
甲山脉1N-423
2NE-116
3W261
乙山脉1N-455
2NE-381
3NW556
4SW27

1.影响甲、乙两条山脉区域水汽输入的主要气流与主要源地对应正确的是(     
A.东南季风—太平洋B.中纬西风—大西洋C.极地东风—北冰洋D.西北季风—北冰洋
2.乙山脉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风力C.降水D.坡度
3.1990年以后,与甲山脉相比,乙山脉山地冰川变化更剧烈,说明(     
A.温带海洋冰川稳定性较差B.温带内陆地区降雪量更多
C.温带内陆冰川消融总量大D.温带海洋冰川分布海拔高
2022-12-13更新 | 3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

6 . 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拔2500米左右地区,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力增加B.热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D.光照增加
2.海拔3300米左右地区,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木本植物减少,地表光照充足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分盈余
C.海拔较高,气温较低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分亏损
2021-11-14更新 | 37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偃松是一种常绿针叶灌木状小乔木,树干基部多大分枝,并呈伏卧状伏于地面,其末端向上倾斜生长。下表示意我国大兴安岭中段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的生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m植被类型树龄范围/年
800落叶松—常绿偃松23~62
800~1000落叶松—常绿偃松30~76
1000~1200落叶松—常绿偃松32~101
1200~1300落叶松—常绿偃松31~127
1300~1400常绿偃松33~132
1400~1600常绿偃松42~151
1600以上常绿偃松47~135
1.影响大兴安岭中段植被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坡向B.光照C.土壤D.热量
2.大兴安岭中段植被带变化特点体现的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陆地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地域环境整体性规律
2022-10-3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地理试题

8 . 泰加林是世界上独具北极寒区生态环境的森林带类型,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泰加林形态特征相符是(     
A.叶面多呈革质,有绒毛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D.全年深绿色,常有板根
2.图中大兴安岭的东、西坡泰加林南界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分D.土壤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黎贡山位于我国云南西部边陲,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山体北高南低,垂直高差大,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也是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下图示意高黎贡山自然带垂直分布。



(1)指出M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高黎贡山林线的分布特点。
(2)说明海拔1000m以下地区形成干暖河谷灌丛带的理由。
(3)推测高黎贡山成为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区域的原因。

10 . 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km2,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6000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下图),收集了7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     
①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②雪线降低③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④林线上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