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7 道试题

1 . 2020年10月15日,第一届林芝彩林节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开幕。林芝县生物多样性极高,彩林大部分分布在色季拉山一带,由于不同的植被颜色不同,从而造就了彩林风光。下图示意中国生物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林芝县成为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区的原因是(     
A.受夏季风的影响大,水热条件好B.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C.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D.雅鲁藏布江沿岸,水源充足
2.林芝县彩林景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纬度低,热量丰富B.地势起伏大,水热组合差异大
C.夏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好D.地热能丰富,热量条件好
2021-09-10更新 | 1142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百师联盟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地理试题

2 . 给曲流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地处中部喜马拉雅山脊带,流域总面积为513.79km2,高海拔处受谷风影响显著,成为水汽的凝聚中心。该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大,平均海拔5752m,属典型高寒气候区,流域内现代冰川广泛发育。下图示意2016年给曲流域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海拔6000~6500m相比,海拔5300~6000m(     
A.风力作用强,冰川面积变化显著B.水汽凝聚,冰川面积变化不显著
C.冰川面积基数小,冰川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D.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
2.海拔6800m以上附近冰川面积突然小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周围谷风汇聚B.逆温现象显著C.周围山风汇聚D.地势变化频繁
2022-11-10更新 | 53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高考三模考试文综地理

3 .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夏季0℃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C.2500—3000米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冻融堆积B.冻融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A.南坡沟谷B.北坡沟谷C.南坡高地D.北坡高地
2023-01-21更新 | 508次组卷 | 2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练习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4 . 位于江西境内的武功山,最高海拔1918米,1600米以上的山顶附近罕见分布着起伏和缓、广袤连片的高山草甸(周边山地同海拔分布的是森林),草甸下方约10~30cm深度为形成于古生代志留纪的花岗岩。完成下面小题。

1.武功山的高山草甸反映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武功山山顶附近分布的不是森林而是草甸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土层薄,肥力低B.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C.气温较低,地下多冻土,森林难扎根D.人为伐木,使森林退化

5 . 从山麓到山顶,乔木—灌木—草甸是常见的垂直地带性植物分布规律,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的情况。该地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谷底生长着低矮灌木,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谷底自然植被可能是(     
A.中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
D.高寒草甸
2.该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海拔范围是金沙江(     
A.东岸3 100~4 700米B.东岸2 100~2 700米
C.西岸2 700~4 700米D.西岸2 100~4 100米
3.横断山区金沙江两岸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热量不足B.纬度较低,蒸发较强
C.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D.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2022-08-04更新 | 554次组卷 | 6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实验、珠海一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图中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判断自a到d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分析甲图中a自然带在丁处形成的原因。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2-10-20更新 | 995次组卷 | 7卷引用:考点40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检测)-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专用)

7 .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2016-11-27更新 | 4198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1卷精编版)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巽他大陆架(左图)位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马来群岛之间。末次冰期时(距今约11万年~1.!7万年)海平面下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3万年~19万年),巽他大陆架海平面与现代海平面相比下降约123米。右图为加里曼丹岛水系图。



(1)指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与现代热带雨林的分布在纬度位置上的差异,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2)与图示现代热带雨林相比较,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说明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影响。
(3)加里曼丹岛上分布着热带山地雨林低山雨林、低地雨林。指出岛上主要山脉的走向,并说明末次冰期热带山地雨林相较于现代分布的变化。
2022-01-14更新 | 5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火山喷发改变了成土母质、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依次呈现亚高山针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高山冻原的变化,但这种完整的垂直变化仅出现于北坡,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自然带演替较慢。长白山的苔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天池周围地表,是寸草不生的沙砾,顺坡往下几十米,便有植物出现,一直到2100米左右的岳桦林,皆是苔原带,苔原带内几乎所有植物都是低矮的,不但矮,甚至呈垫状,都有粗壮的根。每逢花节,长白山苔原盛开鲜艳而独特的花朵,宛若五彩斑斓的地毯。



(1)推测长白山苔原带花节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并分析理由。
(2)分析长白山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仅出现于北坡的原因。
(3)说明长白山东坡自然带演替较慢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结合下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左图中景观的地点,是右图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在左图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2018-06-09更新 | 359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天津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