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8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北半球亚热带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地最可能的自然带名称,并说明做出此判断的理由。
(2)分析西坡山地荒漠的成因。
(3)说出图示夏季风的风向,并解释该风向的形成原因。
2022-02-22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2021年初,被称为“史上最难建”的川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网红藏族少年丁真的家乡就位于川藏铁路沿线的理塘县。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川藏铁路东起成都,向西经横断山区到西藏拉萨,途中依次穿越8座高山,经过金沙江、澜沧江等多条河流,线路途经地海拔落差超过4000米,全线桥隧比近80%。

材料二:近期一位叫“丁真”的藏族少年走红网络,丁真所在的理塘地区人们皮肤粗糙黝黑,给人以粗犷硬汉子的视觉冲击,被网友称为“最帅康巴汉子”。


材料三:理塘县地处川西高原,自然风光独特,粗放型农牧业是当地主要的产业,长期超载放牧导致当地生态脆弱。当地政府正谋划依托当地高原果蔬、理塘牦牛肉等高原农畜产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业,推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下图为川藏铁路沿线地区示意图。

(1)川藏铁路经过的横断山区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判断其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解释其成因。
(2)理塘地区人们皮肤黝黑,而同纬度的成都人皮肤比较白嫩,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二者差异的原因。
(3)川藏铁路被称为“史上最难建”的铁路,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运用产业优化原理,评价理塘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业的合理性。
2022-06-16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材料一   图1“甲地区地貌景观图”及图2“云南省区域图”。


材料三   下图为“云南省地形构成及2008年农业产值结构”

1.云南省南北相差仅8个纬度,却具有寒、温、热三带的气候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2.图1中表明甲地是峡谷地貌,其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同是谷地地貌但成因类型还可有哪些不同?再列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分析云南省去冬今春出现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一,分析乙城市最适合发展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
5.依据材料三,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是否合理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4 . 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洪堡(1769-1859年) 是著名的德国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等领域创始人之一。有人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洪堡定义了美洲。”下图为洪堡美洲考察路线示意图。

洪堡考察了厄瓜多尔境内的许多火山,为了收集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他一再走下活火山口中的深处。在地震频繁的基多,洪堡曾三度攀上皮钦查火山,观察到脚下600米深处吞吐不息的蓝色火苗,并在36分钟内精确记录下15 次明显的余震。


(1)解释厄瓜多尔境内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

洪堡攀登了钦博拉索山,在崇山峻岭中他用空盒气压表测定高度,用温度表测定气温,最后到达海拔5878米处,这是当时人类所到过的最高点,最后他根据观测数据绘制了一幅植被分布图。


(2)说出洪堡发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该规律的成因。

1803年洪堡准备经太平洋沿美洲西岸北上。途中,他注意到一股沿南美西岸向北流动的洋流,有一股从海底向上翻腾的强大的冷水流,并测出了流速和水温,他把这股洋流称叫做“秘鲁寒流”。


(3)概述秘鲁寒流对沿岸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04-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山山脉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一条山脉,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北坡降水多于南坡。山顶有冰川分布,山岳冰川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下图示意天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


材料二 下图为珠峰(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



(1)指出天山云杉林分布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2)比较两山脉南坡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的主要差异,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3)简述冰川分布对当地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022-11-23更新 | 39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横断山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这里有世界上“压得最紧、挤得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在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随着海拔的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河谷底部形成了干热的现象。这里河谷地带分布着与一般河谷地带不同的自然景观,植被主要是一些早生的灌丛和荒漠草地,很像我国西部的荒漠地区,而在河谷的顶部或山腰地带,生长着森林。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处巨型复合山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横断山区,我们能见到热带、温带、寒带的景观都浓缩在同一纬度的现象。人们也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该地的自然景观。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解释形成这种景观分布规律的原因。
(3)分析金沙江东岸亚冰雪线比西岸低的原因。
(4)现在许多学者多用“山谷风”的效应来解释横断山区河谷干旱的成因。根据材料,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金沙江谷底形成干旱小叶灌丛带的原因。
2019-08-17更新 | 4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泰山脉(左图)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至俄罗斯境内。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属中段南坡,山体长达500余公里,海拔1000-3000米。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森林线大体处在2000米的高度附近,北部的最高峰为友谊峰,海拔4374米。右图为友谊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图。



1)说明阿尔泰山脉南北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2)解释北坡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2000米高度附近的原因。
3)说明高山永久冰雪带北坡比南坡低的原因。
2019-06-22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年春季联赛(高一)地理试卷

8 . 上仙湖茶场位于广东河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该茶场一带直到山麓均为同一种自然带。由于大规模种植茶树和枫树,茶场一带的原生植被已难觅踪迹。每年12月,上仙湖茶场枫叶变红的景观吸引广州、深圳等地游客前来参观,美景的背后潜藏着人工林较为单一的危机。下图示意上仙湖茶场的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上仙湖茶场的原生植被(     
A.春季落叶较多B.叶尖滴水明显C.地下根系发达D.叶片退化成刺
2.与广州、深圳相比,上仙湖茶场能大规模种植枫树,主要取决于(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大气环流
3.实地观察发现,上仙湖茶场山脊上的植被往往比山谷茂盛,主要因为山脊处(     
A.水分条件较好B.土壤侵蚀较弱C.光照条件较差D.生存空间较大
2024-02-07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地理

9 . 高山树线位于树种线(最高海拔树木个体的位置)和林线(郁闭森林的上限)之间的位置,是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多数树线之上有灌丛分布。该生态过渡带上植被生长普遍受低温限制,对气候变暖敏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横断山南段高山树线位置有向高海拔移动的趋势,且不同山脉、不同坡向树线海拔差异明显,同时树线交错带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明显,随着海拔上升,降水减少,上升区域中的植被趋于集群分布,集群强度与树线上升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下图示意横断山南段不同山脉不同经纬度树线海拔格局及不同坡向的生长季温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横断山南段各山脉树线平均海拔范围为4000-4256m,由于受到山体效应和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各山脉之间树线海拔格局差异显著,海拔差异达到了256m。读图判断横断山南段各山脉不同经纬度的树线海拔分布规律(     
A.从西部向东,树线海拔呈先降低后升高B.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树线海拔逐渐降低
C.树线海拔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D.树线海拔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
2.横断山区容易受到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横断山南段树线分布存在特殊的坡向效应,南、北坡树线海拔差异显著,南坡树线分布海拔远远低于北坡。主要因为同一海拔南坡(     
A.蒸发旺盛B.温度较低C.生长季均温低D.降水较多
3.有研究表明,冬季低温是限制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全球大多数树线的前进与强烈的冬季温度变暖相对应,也有研究表明,在夏季气温较暖的时期,树木的更新量显著增加。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树线交错带树木覆盖度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受(     )控制
A.春季温度升高B.夏季气温较暖C.夏季温度和秋季温度D.冬季温度变暖
4.由于气候变暖,促进了树线交错带向高海拔地区扩展。影响高山树线上升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A.低温B.强风C.土壤养分D.灌丛盖度
2024-02-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庐山及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出发前老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出现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
(2)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我国东部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3)同学们在攀登B山中,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可能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同学们到达B山顶时,发现从山下带来的密封食品包装袋鼓起来了。请你解释其原因。
(4)在撰写《考察报告》时,甲、乙两位同学对“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与他们在火车上看到的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这一现象的解释持不同的观点。甲同学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同一种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完全相同;而乙同学则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不相同。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